最有文化内涵的十首七言律诗(之七)
(2021-02-01 17:30:00)分类: 唐音宋调 |
最有文化内涵的十首七言律诗(之七)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
回想早年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苦撑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我恰似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命途难料犹如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惨败让我至今心怀惶恐,零丁洋被俘可叹我孤苦零丁。自古至今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而我,即使死去也要留下丹心光照汗青。
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坚守气节,视死如归,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的最为高贵的品格,而能够集中体现这一品格的最高典范就是文天祥和他的《过零丁洋》诗。其人因其诗而倍增光辉,其诗因其人而更具感染力。此诗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元蒙军队统帅汉奸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坚拒不从,并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古代知识分子要入仕途,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自赞文云:“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可见,读经,对于古代士人,既为治国安邦,也为安身立命。这两者,在文天祥身上,更是高度一致的。“干戈寥落”,既是自况,同时也暗指国事已不可为。《宋史》记载,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真的是“干戈寥落”。“寥落”,一作“落落”,前后两者无论修辞还是内涵,都大相径庭,后者绝非诗家语。颔联“身世浮沉”并非是指个人仕途的穷通,而是概括着诗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颈联特别富有情昧,借用“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出语自然,且形象生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苦难的经历和内心的悲情,千百年后读之,也不能不为之动容,从艺术上看,亦可谓诗史上的妙笔。尾联笔势一转,全诗格调,为之一变,由沉郁转为豪迈、洒脱,由默默低吟顿作仰天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此,这十四个字犹如生命之光,永远照耀史册,照亮国人的精神世界。据说张弘范看到此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可见,诗品即人品。用人格谱写的诗篇,其震撼力和感染力是超越敌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