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甲虫的涵义

(2013-08-07 09:46:38)
标签:

杂谈

圣甲虫,学名蜣螂,又称屎壳郎、粪金龟,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英文名】Dung Beetle。亦作dung chafer或tumblebug。

在 古埃及 ,蜣螂(主要品种为Scarabaeus sacer)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被做成印章、饰品、护身符等,在 古王国时期 就有发现。在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Khepri每天新造一个太阳,并把它经过天空带到另一个世界。而蜣螂制造和滚动粪球、以及由粪球中孵化出幼虫的行为与此相似,是它被神化的原因。圣甲虫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中的一个字,音xpr或?pr,意为“使成形”,“成为”或“转化为” 。也有一种说法是“诞生”的意思。其起源是来自于圣甲虫的推粪球的生活习性。圣甲虫在最初并没有这种球状物或蛋状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无到有,推出了粪球。这就如同像 太阳 从 地平线 上升起一样,从无到有,诞生了另外一个世界,它正好象征着整个 宇宙 诞生了这样一种重演,于是它受到了人们的 尊宠 ,因而被称为圣甲虫。



  古埃及壁画种的圣甲虫




蜣螂 不仅对 生态环境 产生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 人类 的思想文化意识。如,在古 埃及 人看来,蜣螂是一种 神圣 的 动物 。他们相信在空中有一个巨大的 蜣螂 ,名叫克罗斯特,是它用后腿推动着地球转动的。在 埃及 到处可见它的 图腾 商品、形象、文字,在那里,它不仅是避邪的护身 吉祥 之物,也是象征生命不朽及正义之物。

另外还有如《 鹰 和 蜣螂 》(出自伊索寓言)这样的寓言故事。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正巧看见一只蜣螂,兔子便向他求救。蜣螂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兔子。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蜣螂放在眼里,还是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蜣螂对兔子的死感到极为愧疚,并觉得受到了鹰的侮辱。从此以后,他便不断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他就飞上去,把鹰蛋推滚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四处躲避,后来竟飞到宙斯那里去,请求给她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宙斯容许她在自己的膝上来生。蜣螂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球,高高地飞到宙斯的上面,把粪球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了粪球,鹰的蛋都滚了下去,摔碎了。从那以后,蜣螂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弱者可以向强者挑战,只要不屈不挠,坚持战斗,最终定会取得胜利。




南非开幕式最经典一幕 屎壳郎 带球普天同庆

世界杯 开幕式热闹有余,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当然,有一个画面除外,在开幕式第二章《非洲血脉》中,南非女歌手 马兹瓦伊 与硕大的 屎壳郎 一同歌唱,随后巨大的世界杯官方用球“ 普天同庆 ”滚入场内,又被屎壳郎推出表演场地,颇为有趣。



实际上, 屎壳郎 是被非洲人民认为是图腾神物的,因此由它推着 世界杯用球 出场,绝非 恶搞 。对于 屎壳郎 的含义,现场解说员解释说,“他们总是辛勤劳作,排除万难,滋养肥沃的土地。”




蜣螂可以清理动物的粪便,抑制其他以粪便为食的害虫,以及减少排放的 温室气体 

据 美国生物科学研究所 的报告,蜣螂为美国的养牛业节省了每年3.8亿美元的粪便清理费用。

圣甲虫是生命环境中的关键有机体。这一点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又千真万确。从许多方面而言,圣甲虫是人类众多的恩人之一。它们不仅移走粪便,使人们不再看到、闻到或者踩到,而且,由于它们埋下粪便后并不立即吃掉,因而就增加了土壤中的氮肥,否则,这部分肥料有可能就会在该地浪费掉。跟蚯蚓一样,圣甲虫会耕松土壤,并使土壤换气,使其更适合于植物生长。它们的幼虫会吃掉粪便中寄生的 蛆虫 ,因而也就中断了一些微生物有机体传播疾病的途径。




二、从圣甲虫的特性中发掘的文化和精神。

1地球清道夫,辛勤劳作,默默维护地球生态循环,不怕脏不怕累。没有他们这个星球讲变得无法收拾。推动生态农业,除了解决食品安全,最终也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是地球上力量最强大的动物之一,可以搬动自身体重1100多倍的重物,相当于一个人推动6辆双层大巴的力量。

3生命力顽强,适应能力强,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个地方。

4象征生命不朽及正义之物。

5《 鹰 和 蜣螂 》这样的寓言故事,描述了圣甲虫不屈不挠,坚持战斗,弱者向强者挑战的精神。我们在我们所从事的事业领域是新生儿,是很小的弱者。需要圣甲虫这种挑战强的地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