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城镇化让陈金少阿姨从村中的院落搬到了商品房居住,也把制作各种传统糕点的手艺带进了楼房里。以前家中院子门外,主人家会随手插种一两棵三丫苦树,制作清明时节的糕点,或家中有谁上火、长疹子,门口取下几把来,即可用上。现在搬到小区住,要找“三丫苦”枝,需到村里其他人家那里要,或者到菜市场买回来。
在陈姨看来,清明时节,制作三丫苦糕最当时。三丫苦开了淡绿色的小花,叶子在春雨的洗刷下,变得绿油油的。“每年只有这个时候,叶子是最香的,蒸出来的糕点味道最好。”她一边仔细将叶子捋到筛篮,一边说。
三丫苦糕是他们这带客家人口中“茶果”的一种。为啥清明制作这种茶果?除了食材当时,还因为插秧的忙碌时节过去,妇女开始有了空闲。制作这种糕点,虽说步骤不算多,但也是花功夫的,制作1斤糯米粉的糕光是捣汁就得花半小时,而过去一次要制作7—8斤糯米粉。
蒸制好的三丫苦糕,颜色嫩绿如树上新抽的芽叶,入口软糯,吃完嘴里还有淡淡的苦味。但据说,现在的糕,为了让孩子爱吃,苦味已比原来淡了好多。
陈姨说,清明时节吃三丫苦糕,功效最好。春天湿气重,吃三丫苦糕可去湿、清热、解毒,最要紧的是还可以“避邪”。
为何说三丫苦避邪?
三丫苦看上去跟一般枝叶没啥不同,闻起来也是淡淡的叶子味道,一点苦味也没有。清明时节为何用它蒸制糕点?
《香山钩沉》里引用《香山县志》记载,“三月清明插柳。三日采三丫苦叶捣作粉团蒸熟以荐祖考……”
《三乡风华》中记载了“春禊节”。这是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去除不祥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步演变为拜祭祖先的日子。应节食品的“生梗”,便是用三丫苦叶磨成粉状混合糯米粉蒸煮成糕点。如今,水边祭祀已不在,吃应节食品“生梗”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这大约也是为何有三丫苦避邪说法的来源吧。
民间的“偏方”
在三乡,大肚婆感冒发烧,不能吃药,有个偏方便是拿三丫苦煮水喝;月婆上火,孩子身上长疮毒,都喝三丫苦熬的水。
知名的民间中草药医生周庆基说,三丫苦是一种药材,清热解毒、消肿,跌打外伤都能用。因为清热解毒,所以可以治疗感冒、退烧。
至于虫蛇咬伤,他认为三丫苦药效还不够,只能治疗一般的疮毒。
三丫苦靠鸟雀粪便播种
周庆基说,三丫苦并非是哪里都有的“野树”。三丫苦的种子带着角质,直接落到地上不会长出树来,只有鸟雀吃了它的果实,再从粪便排出,才能落地生根。这也是为何有的山上有三丫苦,有的山上却没有。
如何做一道“春色”茶果
1、采摘一把三丫苦叶子
以前三丫苦要到山上采摘,后来各家各户自己插种,市场里也有卖,获得这种食材很方便。清明时的三丫苦开着淡绿色小花,叶子也绿油油的。2、捋下三丫苦叶子洗净
把三丫苦的叶子捋下来,留下枝条。叶子用来蒸糕,枝条可煮水喝或沐浴,同样清热解毒。捋下的叶子要洗干净。3、将三丫苦叶子捣成泥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 “沙盆”(瓦盆),一根荔枝木做的捣棍;捣棍约半米长。先将叶子切碎后,放到瓦盆中,加点水,再用捣棍不断搅拌研磨;叶子越来越碎,盆里的叶汁也越来越多。现在为了方便,很多家庭用搅拌机完成这道工序。4、用纱布过滤后混合糯米粉
将瓦盆中的汁加水后,用纱布滤渣,这样做出来的糕口感比较嫩滑。绿色的汁慢慢倒到白色的糯米粉中,慢慢变成嫩绿色的一盆粉。大约1斤的糯米粉,要配2斤稀释了的汁液。5、蒸25 分钟左右,一道茶果大功告成
以前农家使用大竹筛来蒸,竹筛上面铺满蕉叶后,将调制好的糯米浆倒在上面,放到柴火大灶上蒸。现在做的分量少了,大家都用不锈钢碟子蒸。等待25 分钟左右,一盘热腾腾、嫩绿色的三丫苦糕就出锅了。摊凉后,沾上事先熬好的黄糖浆,就可以开吃了。
(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