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小镇大雅巴城,百年老街水乡风情

标签:
昆山昆曲巴城老街圣王桥虹桥 |
分类: 周边拍记 |
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直到解放前夕,老街基本格局未变
。1949年后,老街东段是巴城镇党委、政府所在地,老街成了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营中百公司、烟酒专卖公司、银行、信用社、联合诊所、供销合作社百货商场、副食品批发部等先后落户老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镇建设发展,镇党委、政府向新澄路迁移,商店、居民纷纷向南拓展,老街逐渐趋于冷落和萧条。直到1997年巴城老街被批准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巴城镇党委政府对古镇与老街的河埠驳岸、石板街两旁清代和民国时期古建筑进行修复与改造,本着修旧如旧、尽量保存老街原貌原则,春和面馆、龙云崌茶楼、书画苑、老街酒楼、阳澄宾馆等恢复营业。
我们那天就是从那座牌楼开始游览,牌楼边上是个广场,有好些与昆曲相关的雕塑分布于广场与长廊周边,长廊的东边是河,西边是街,一路往北来到一座新建的廊桥,平行20米处一座叫虹桥,过了这座桥就算到了老街了。先是一路向西逛,参观了几个展览馆,欣赏了书法家现场挥毫。一直走到福星桥,往西算是走到头了,因时间关系没有再往北面去,那里有个东宝笛馆这次没有来得及看。然后折回来再往东面走走看看,有个巴城影剧院的门面,大门紧闭,早已失去影剧院的功能了。还有俞玖林工作室和“一旦有戏”昆曲工作室,继续往东走到底看到一座古老的小石桥,正好有居民经过,就询问了一下桥名,说是叫圣王桥。东大街比较冷落。
后一篇:[转载]同里古镇的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