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2016-11-30 10:45:41)
标签:

苏州

三山街

幽兰巷

豆粉园

万嵩源

苏州古城区的中心,有一条名叫“大石头巷”的支干道,在这条支干道的中部又垂直建有一条极窄的小巷子,此巷头枕“大石头巷”,脚搁“豆粉园”,虽又窄又短,但名称却大:被叫作“街”,全称为“三山街”。苏州的老市民都知道,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苏州历来将主干道称为“路”,支干道称为“街”,小路称为“巷”,不通之道称为“里”。现在,小巷倒被称为“街”,支干道反而退位为“巷”,这不成了一个“悖论”么?不要着急,就在这个看似不近情理的称谓中,隐藏着这么一个古老的有关三山岛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当苏州城尚在大海底下沉睡的时候,这里是汪洋一片。直到有一天,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咚”的一声砸进了这片大海,顿时大海象开了锅:水沸腾了,鱼虾龟鳖都肚子朝天漂满了海面,慢慢地岩石和大地从海底升起,形成了苏州城和大大小小的岛来,在低洼之处,又出现了一大片水面,但这水和大海不同,甜甜的可以食用,这就是太湖,三山岛也在这时出现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由此开始了。
当时正在海面驾船捕鱼的张小渔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观,幸亏他技术高超,拼命地掌着舵,才从惊涛骇浪中坚持了下来,直到风浪渐缓,精疲力竭时,他惊讶的发现,不知不觉间,他的船已离开了水面,被肥沃的土地高高的托起。
这一事情,在张小渔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他看不到百里之外的太湖和三山岛的出现,但脚下的土地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存在在以前一片汪洋大海的地方。他年迈以后,把自已的经历告诉了自已的两个儿子和左邻右舍,并告诫说,这是神的意志。在这片土地上,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座城市。大家根据张小渔的讲述,将他居住的地方称为了“大石头巷”。
一代胜过一代,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尽管已经定居在陆地,张小渔的两个儿子仍然喜欢和风浪搏击,他们以在太湖捕鱼为生,只是技术更精湛,身体更壮实。一天,突然狂风大作,迷雾漫天,平常平静如明镜般的太湖水面上涌起了三尺多高的巨浪,正在捕鱼的两兄弟只得拼命的驾驶着渔船和惊涛骇浪搏斗,尽量避免倾复而遭受灭顶之灾。
天渐渐暗下来,风浪也渐渐的平息下来。象他们父亲一样,正在他们精疲力竭之际,小船被风浪推到了一个陌生的小岛的岸边。当时,他们连高兴都来不及,就一头栽倒在砂石上,沉沉的睡着了。在昏昏沉沉之时,被一白发老翁唤起,上岛游览,看到披着兽皮的怪人在砸磨石器、肥嘟嘟的大熊猫在欢快的打滚、猛虎正追逐着成群的野鹿、沙滩上到处都是鹦鹉螺和许许多多的不知名的美丽贝壳、迎面飘来的却是略带咸腥的海风……。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然而奇怪的是两兄弟的梦境却几乎是一模一样。
倒底年轻啊,一觉醒来,两兄弟的体力巳基本恢复,为感谢小岛的救命之恩,两兄弟驾舟绕岛一周,根据远处尚能看到的还有两个小岛,他们将这个岛定名为“三山岛”,由于老大叫张泽,就将另外一个稍大一点的岛命名为“泽山岛”,老二叫张厥,另外一个小岛自然成了“厥山岛”了。返回故里,他们将自己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告诉了父亲和邻里,大家都说,你们父亲的奇遇是凡人之遇,你们两兄弟之遇是凡人入仙境之遇,既然仙岛叫三山岛,“仙”比“凡”大,所以将正在修建的这条小巷定命为“三山街”。(以上内容网上摘录)

我今天要发的照片是幽兰巷和三山街,因为没拆迁以前,我外婆就居住在豆粉园,而那老宅的后门出去就是幽兰巷了,现在豆粉园没啦,所以就走走幽兰巷,回想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现在小巷的感觉都没有了,大片的高楼,只有路南边还留有一些老住宅,东头还留有一座控保建筑,据了解:这里是万嵩源故居,位于幽兰巷11号。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行走苏州街巷——幽兰巷和三山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