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波波特法则中的用户思维

(2019-04-01 23:56:42)
标签:

杂谈

拉波波特法则中的用户思维

拉波波特法则中的用户思维
文图:帆帆
在《直觉泵》里,社会心理学家兼博弈论专家阿纳托尔·拉波波特(Anatol Rapoport)曾提出过一套规则,即“拉波波特法则”。对于这套法则,我想从用户角度来说说。
1.拉波波特法则:如何撰写一篇成功的批评性评论。
你应该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手的想法,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这么表述就好了。”
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非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观点。
你应该提到那些从你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
只有完成了以上三点,你才能说一句反驳或批评的话。
2.法则的目的是写一篇成功的批评性评论,成功二字说明,对方很大程度上能接受我们所写的批评性评论。没错,对方就是我们的用户。他怎么了?他接受了我们批评性评论。
3.具体做法上面已经列了四条,但战略方针只有一条:先扬后抑。前三点就是在找共同点,找不同中的“和”,从神情、态度,到内容,再到心里上的靠近,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博得好感。
一段关系的开始,就是这样从靠拢开始,比如朋友、客户、父母、家人等关系中,也可以应用这个法则的,尤其是对方很可能不支持自己,甚至是持反对态度的时候。“起”是我们要说的话或者要做的事。前面大段大段的“承”都铺垫好了,“转”才能在适当时机出现,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反向观点或举动。“合”就是我们自己实现的目标,做成的事了。只有“承”做足了,后面的“转”出现,对方才不会转头就走,甚至充耳不闻。
我深知这个没学好,运用得更不好。每次都是直通通的向着我的目的“合”去,结果还在“承”,有时候可能还没进入“承”的阶段就已经被咔擦了。这在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例了。功夫还是在平时,没有真正做到“屋檐水,点点滴”啊,又怎么能直接被砸出一个坑呢。如果真的这样,水滴本身就被地面反弹出去咯。
越想快,越要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用拉波波特法则打通,“用户”会为你所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更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