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文图:果果妈
我们常见的两种思维方式,有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顾名思义,就像海绵放在水里一样,它会有什么反应?可劲儿吸收水分啊。这种提法我们不陌生,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描述一个孩子爱学习:他总是像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得满满的……
海绵式思维几个最明显的特点:
吸收外界的信息,感受世界的千头万绪,也为自己的思考打下基础。
相对来说,这是一种被动
接收或者是灌输的。别人已经整理好了,我们拿来用就好了,不用费太多心里脑力。就像我们的书架一样,把买来的书一股脑放上去,码好,我们不用去考虑如何写就一本书,更不用去想怎么形成一个中心思想,谋篇布局。
对所有接受的信息和观念、观点,如何做出甄别、深度思考、细化、取舍,提供不了任何方法。简而言之,得到的永远是他人的观点,说的永远是他人的话跟自己到底有何关系?
淘金式思维,顾名思义,就像淘金人一样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有金矿的地方,进行淘洗、筛选,最后留下那么一点点自己真正要的金子,这整个互动过程的思维,可以简单理解为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的特点也很明显,可以说是和海绵式思维相对的:
思维主体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选择什么,舍掉什么。
带着自己的态度来,带着问题来。
向作者、向当事人请教,而不是抬杠。当事人向我们细说原委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表述自己的一些看法、疑虑。
用于提问者、被提问者,都可以用这个思维去披沙拣金。
简单来理解,和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比较相仿。
从上述两种思维的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发展这两种思维的方法。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前者被动、注重结果,后者主动、注重过程及互动。最好的办法的是,在海绵式思维的基础上,存有的东西和新吸进的东西,再运用淘金式思维,从对方的展示、陈述、详解的过程中,获取我们需要的、认可的、值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