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载)窦桂梅的教学风格

(2017-06-23 08:01:08)
标签:

转载

                             窦桂梅的教学风格

    如果说窦桂梅的课堂,激情是课堂的血肉,思想是课堂的风骨,这骨肉相连构成的恰恰就是她的课堂教学特色,那么这也正是她的教学风格。

    一、思想

    窦桂梅是个有思想,对教学有自己想法的老师,她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思想,正是她有了这种思想,她的教学风格就有了“筋骨”,就有了她的课堂性格。

    主题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形成立体的“主题教学”的整体效果。

    语文“主题”教学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通过文本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言语方式、知识信息以及能力附加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母语文化系统负载的民族精神、风骨情操等人文积淀;第三个层面是指个体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由这三个层面,衍生出“主题教学”要建立的三对关系。

    1.整合──建立第一对关系:人和自然、社会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原来破碎分解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内涵整合成一个“集成块”,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立体的主题内容。学生阅读同一主题或分散主题下的系列话题,可以多角度获取信息,得到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

    2.积累──建立第二对关系:人和母语文化

    积累使学生在建立人和母语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学会了分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异同。也就是说,“主题教学”除了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地域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以母语和世界语言精品为主,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
    比如,对于我国古代诗词的积累。以前我只注重量的积累,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积累更有效。如果利用“主题”来建构,比如按照四季、地域、风俗等分别组合成“山水”“离别”“节日”等,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从而学会对比与区分。     
    总之,母语教育强调文化背景的渲染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一幅伟大作品的背景或者框架中,整体把握、螺旋渐进,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内容。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大楼以及母语文化的画面主体,就一点一点地被“描绘”出来了,从而在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壮美深远的图画。

    3.自省──建立第三对关系:自我的确立 
    反省──自我的确立,就是强调对于个体人格或个性的塑造。努力让所有孩子拥有个性化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她在以《亲人》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以同一个作者魏巍的《再见了,亲人》《我的老师》为主讲教材,结合现实社会,补充其他语文资料以及音像资料,跨越时代,跨越国籍,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对亲人的理解,体会多种亲人的重量。教学时,从会意字“亲”入手,想象“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子女,就像叶连枝”,领会亲人之血脉相连。然后引导学生倾听窗外的声音,在那些抗洪抢险的战士,抗击非典疫情的白衣天使,以及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中体会同一个祖先同一个中华的亲人之爱。

    窦桂梅的课堂,就像一件件独巨匠心的艺术品,既有恢宏大气的主题与结构,又有精致到每一处细节的巧妙设计,正是源自她的思考。

    二、激情

    窦桂梅说:“没有激情的课堂就像一口枯井,没有激情的女教师就像没有光泽的旧瓷器。”

    窦桂梅的课印象最深的是她在课堂上的激情澎湃。她的笑是爽朗畅快的,读是深情并茂的。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这个词。不由得想起她提出的主题教学三维度,首当其冲是“温度”,其实就是重情重义,用已有的对窦氏教学风骨概括,就是“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生,课中悟情情更浓,课终暗情情未了。故“主题教学”首先是“主情教学”,她的课堂无论怎样变化,总是充满了“温度”、方向,充盈着情感的起伏跌宕。这源自她的奔放,源自她的大气,更源自她对语文教学的热爱!

    最后还是以窦老师的话来与大家分享——

    “自己向往的为师境界,那是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保持善良、真诚、谦卑的价值观,不虚伪,不做作,不冷眼旁观……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忘自尊大,从而获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