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2015-06-19 09:50:29)
标签:
育儿 |
分类: 笑笑的个人文字 |
1、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异龄交往背景
在幼儿园拓展游戏也不可能直接来源于儿童的自然活动。幼儿园异龄交往的环境必然是教育者精心设计的。
第一、 混龄区材料投放要合理。
第三、混龄区拓展游戏时间要充足。室内混龄区域拓展游戏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与物与人交往,真正体现混龄区域拓展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混龄拓展游戏。分时段的混龄区域拓展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幼儿园在保证幼儿同龄互动的前提下安排形式多样的混龄拓展游戏,例如开展全园混龄晨间拓展游戏、混龄主题拓展游戏、混龄节日拓展游戏,还可以将混龄教育向社区延伸,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幼儿与其他幼儿社会性关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中介作用。教师要将自己对混龄教育价值的认同感通过提供适宜的、有效的幼教实践拓展游戏来达成,在指导实践中,将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混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各年龄幼儿发展的多种需要,教师除了具有为幼儿创设开放的、多元学习经验环境的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策略对幼儿的交往给予适宜的引导。
第一、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混龄教育使教师面临多元目标的挑战,在混龄拓展游戏中,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混龄拓展游戏中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孩子行为水平的差异性要大的多,他们既有年龄间的差异又有同龄间的个体差异。当面临同一种材料时,他们会有不同的玩法,在这些玩法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
第二、提高拓展游戏指导能力。在幼儿的交往拓展游戏中,教师要做的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法的“边缘”参与者,既不过多干预幼儿,又不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在拓展游戏中引导幼儿运用恰当的交往策略,促成幼儿从与“物”的交往到与“人”交往的过渡。混龄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培养,教师的指导策略是随着幼儿发展需要的多样化逐步形成的。
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以玩具材料为媒介联接起来,玩具帮助幼儿在交往拓展游戏中形成交往技能,诸如分享、协商、谦让、轮流、交换等规则,在通过玩具的交往过程中,在解决玩具的纠纷中形成了交往技能,发展和丰富了社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