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新教育理论的三大巨头:布鲁纳、瓦根舍因和赞科夫

(2013-08-23 10:23:13)
标签:

教育理论创新三巨头

教育

瓦根舍因

瓦根舍因:(Martin Wagenschein, 1896-1988)德国教育实践家,范例教学法创始人。与布鲁纳和赞可夫被认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人物。他大学毕业后担任文科中学物理教师。1956年在联邦德国任蒂宾根大学教授。根据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首先在物理和教学中提出:“范例教学”理论,并率先实践。认为,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著有《物理课程的教育之维》、《理解学习》。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011-11-16 17:12:0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十年代初,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前联邦德国的各级学校为适应这种发展,不断扩充教材内容。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传授,学生则依赖于教师和教材死记硬背那些零碎无系统的书本知识,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1951年在杜宾根会议上,一些专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中小学教育改革首先要从教材改革开始,教材中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性的内容,可使学生借助精选发的教材,通过接触教学内容的范例,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心理学家M .瓦根舍因首创了“范例教学理论”,他认为,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在于,反对庞杂臃肿的传统课程内容和注入式的死记硬背教学方法。因为它实际上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掌握的少,丢弃的多。提倡要敢于实施“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一辈子都记住的东西。理由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量剧增的情况下,要想什么都教,无异于是在从事一项毫无希望获胜的竞赛。而只有注重发展学生“有教养性”的知识能力,使之在这个基础上改变思想方法,主动地去发现知识的规则、原理、结构,才能使知识如滚雪球般地扩展,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范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地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

 

 二、范例教学的基本内容

 

 所谓范例,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素材中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1、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

 

 范例教学提出了多种教学原则,其中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原则是最基本的三条原则。

 

 基本性原则是针对学科内容而言的,是指教给学生的内容应当是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科学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上反对多而杂,力求去芜存精。

 

 基础性原则是针对受教育者而言的。它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定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密切相关,使他们在获得基本经验的过程中认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种种实质性关系,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发展。范例教学理论认为,基础性是基本性的更高一个层次。

 

 2、范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施范例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五个方面的分析。

 

 (1)基本原理分析。分析本课表示和阐明了哪些重要的和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掌握哪些基本现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概念以及方法和态度。

 

 (2)智力作用分析。分析这个课题的内容对学生努力活动应起什么作用。通过这个分析,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他所要教的内容了解到何种程度,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采取必要措施,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分析。分析这个课题的内容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前途发展有么意义。如果学生了解某些课题同他们的今后生活密切相关,那么这些课题的教学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反之,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启发学生认识这些内容对他们未来的意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内容结构分析。分析这个课题的内容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分层次,教学内容的难点何在,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什么样的起码知识。

 

 (5)内容特点分析。分析这个课题有哪些特点,哪些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哪些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什么作业能使学生的有效地应用知识。

 

 3、范例教学的实施程序

 

 范例教学主张用课题形式来代替传统的系统形式,这种课题的选择应当是发现的突破口,即通过它可以认识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课题选定后,如何完成它的教学,范例教学论专家们提出种种设想,其中教育界家A. 施腾策尔提出的范例教学过程四个阶段的设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以地理教学中“乌克兰的防汛林带”课题为例,说明完成一个课题教学通常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有限的学习时间、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是针对学科教学内容而言。可以称为“范例”的内容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基本性  2、基础性  3、范例性

在教学要求上,范例教学有四个统一:

1、 教学与教育统一。

2、 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

3、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一致。

4、 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

范例教学分四个步骤:

1、 范例地学习“个”,即通过范例的、典型的、具体的、单个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 范例地学习“类”,在第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断,认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

3、 范例地掌握规律和范畴,要求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4、 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和切身经验的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客观世界,也认识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