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了把老紫砂壶,六百元不算贵,新壶砂头好一点的,也不止这个价,有名头的另当别论。说老也不过六七十年代的东东,至今还不满一个甲子。盖内有阴文方印「李杏云」,底部长方阳文印「高狮灯」。李杏云制壶人,宜兴李姓制壶人有百十号,她应该算不上名家,如果活着也是古稀了。那个时候制壶是苦差使,不少人都转行,有可能她也转行了,所以查无此人,如果还在做壶,应该也是高级工艺师,可惜她没有赶上好时光。高狮灯是壶名,顾名思义盖上有狮扭,壶形略高像灯笼。此壶雖非出自名家之手,其材质优良作工大方,没有一点做作,看着很舒服。加上长期使用,包浆厚重滋润。紫砂介于瓷器与陶器之间,比较透气。用砂壶泡茶,冬天可以暖手,夏天隔夜不馊,茶香宜人。
有关紫砂历史,明代周起高《阳羡茗壶系》有介绍。92年我买到有史俊棠、盛畔松编著的《紫沙春秋》,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详细记载了明清以来的制壶大师,受益匪浅。那时候年轻脑子好使,晚上看书将历代钱币、紫砂、瓷器、家具、杂件、书画等书本知识认真学习。有空就去各地小行串货,买进卖出不断实践,有仙丹也有苦胆。吃药了不用怕,只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只有长期在地皮上滚,才能学到真本事。记得95年还在老家同里,有天一早去苏州逛摊,摊上买得一把石瓢提梁壶,盖子有冲口,把下有「彭年」阴刻二字,底部「阿曼陀室」篆書方印,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铭。摊主二十出头近郊农村的,有过交道。他刚到准备出摊,围了不少人。他将包好的砂壶递给我说:“这东西对你路,你买回去再研究,打闷包一口价800元,你放心不会让你上当的”。因为知道此人老实,我付了800元走人,省得你看他看多噜嗦。那个年代的800元是有份量的,众人议论:哪有这样买东西的。。事实证明摊主没有骗人,此壶是清中期溧阳县令陈曼生,与大师杨彭年的作品。玩紫砂壶的人应该都知道陈曼生这个人,是他开创了文人壶的时代,经典的曼生十八式,至今受人追捧。陈曼生与杨彭年合制的紫砂壶,底款都用「阿曼陀室」,陈曼生也自称阿曼陀室主人。摊主知道这种提梁壶造型奇特,好卖价钱,但他万万想不到是出于名家之手。放现在手机百度一查,清清楚楚。
多写怕发不出来,歇了。看下以前写的文章,又少了几篇 。冷水洗卵越洗越短,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