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bmiddle/003VRTV9zy7n3dJQne898
刘墉书法立轴已收藏很多年,原装原裱,高丽纸,行笔圆润结体紧密,真迹无疑。书写内容:二十日
黎明 渡江 江平无波
少休仙林寺 寺僧为开馆设汤饮
遂买小舟出北关 登漕司所假舟於红亭税務之西
夜无蚊。
放翁此雅文太薄不能继前人也,石菴。石菴是刘墉的号,写的是南宋文史学家陆游放翁《入蜀记》卷一中的片段。《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共六卷。南宋
乾道五年(1170)陆游由浙江绍兴,赴任夔州通判。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五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要描写每天经过什么地方,舟中所见景物,会见了什么人,或考证古闻旧事。陆游的文字平易晓畅,刘驼子说他的雅文太薄不能继前人也!好像有点过分了,陆放翁毕竟是南宋的大文豪,留下的诗词上万篇。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家喻户晓,罗锅与贪官和珅在乾隆爷面前斗智斗勇,喜闻乐见。现实中刘墉并不是这样的,也不是罗锅,嘉庆皇帝喊他驼子时,他巳八十多了,难免有点老缩驼背,罗锅一说也可能因此而起。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从小生活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刘墉得到父亲不少帮助,也因父亲受过牵连,几起几落,先后担任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去世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值班,晚上开宴会招待客人,当晚去世。而据《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可说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