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炮捶”起名的假设与推断

(2022-07-30 20:58:47)
标签:

体育

  “炮捶”起名的

假设与推断    

——张俊汉

在北方拳种中,起名叫“炮捶”的,仅我所知,就有四个门派。头一个,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分一路和二路,二路名叫炮捶;下一个,嵩山少林寺有个三皇寨,现今,在三皇寨寺庙里住着一位和尚,他打的拳也叫炮捶,央视5体育频道曾对他做过报道;再一个,北京三皇炮捶研究会传播演练的也叫炮捶,而且在炮捶前面有“三皇”两个字,曰“三皇炮捶”;还有一个,天津的周树林在东北抚顺和在天津传播的也叫炮捶,炮捶前面有“三环”两个字,曰“三环炮捶”。

这四个门派的炮捶拳是起名起重了吗?还是有什么内在的关联为后人所不知呢?

由于中国武术在传承上绝大部分都是口授心传,在传承中难免有口音传误,难免有个人遗忘,难免有领悟偏差、主观腻造乃至个人发挥、创作附会,而这些往往因缺乏文字记载很难查证求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炮捶拳各门派之间是否有内在关联查清楚很难。现在本文要做的,只能是通过大胆设问,找出诸拳相近、相似之处,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经过研究分析,作出较合乎实际的推断。                                     

设问1:陈式太极拳在形成门派之前是由什么拳种衍化过来的?陈式太极拳为什么二路叫炮捶,是陈氏哪代传人给起的,怎么起的?是否跟别的门派有过交流移植过来的?陈家沟与嵩山少林寺很近,有没有受到少林寺的影响,尤其是少林寺三皇寨炮捶的影响?

设问2:三皇寨的这位禅宗大师,您练的炮捶是在三皇寨寺庙里学的吗?还是在民间学的带到了少林寺三皇寨?从电视上看,拳势刚劲,有蓄发力,而且发力擤气。蓄发力是内家拳的发力特点。是陈家沟的炮捶传到了三皇寨,还是三皇寨的炮捶传到了陈家沟?

设问3:根据早期《武林》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北京的三皇炮捶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 ,由一位少林寺的和尚所创,后来传入民间,明清时期兴盛于北京。这位和尚是少林寺三皇寨寺庙的吗?如果是,这“三皇”二字是显示发祥地,如果不是,这“三皇”二字作何解释?

设问4:天津的周树林先生传授的炮捶叫“三环炮捶”,对此今年《武魂》杂志上曾有文问疑。“三环炮捶”与“三皇炮捶”是口音传误吗?周树林与其师弟在天津创办“天津西头修武少林会”,对手下的弟子们讲:我们练的是少林,是嵩山少林,是以十二路弹腿为根本的。还讲,三环炮捶、太极十三剑、穿林双剑这三趟套路的发祥地是陈家沟,可陈家沟的炮捶没有“三环”也没有“三皇”,就叫炮捶,这是怎么回事?周树林在东北抚顺传授的炮捶是七趟(路),在天津传授的炮捶仅三趟(路)。天津的这三趟和抚顺的前三趟相比,从上势到收势动作内容大部分一样,还有一部分不一样,后四趟在天津没有传播。同是一人传授竟是两种情况,为什么?再看天津的三环炮捶和北京的三皇炮捶,虽然套路不一样,但在上势上有几个相似的动作。中国武术各门派为彰显自己的特点,往往都在上势上要先声夺人震惊四方,不会有相似或相近的动作出现,除非本门才有这种情况;还有三环与三皇都讲发力要擤气,这些难道是偶然的吗?

对于以上设问,笔者试做如下分析研究推断:

1、周树林传播的是少林。当初最早的一位师祖在民间是练十二路弹腿的,后来去了少林寺学练少林武术,但是,十二路弹腿仍坚持练习,在往下传播时则统称为少林,为区别其他僧师传播的少林武术,特加上一句“以十二路弹腿为根本”。再往后的传承中,又有一位师祖从陈家沟学习了炮捶、太极十三剑、穿林双剑。那时还没有陈式太极拳一说。所以这三趟套路就归到了少林,为让后人记住这三趟套路的出处,所以加上“发祥地是陈家沟”。在少林寺里有一种规矩,凡是从民间带到少林寺的各门各派武功,是好的都可以继续练,一旦往外传播则都统称为少林。所以周树林传承的应是十二路弹腿、少林、陈氏太极等聚为一身的少林武术功夫。

2、北京的三皇炮捶,按《武林》杂志上的那篇文章推断应属少林。可是,有些练三皇炮捶的人却不认可。认为不能什么都往少林上靠,三皇炮捶就是三皇炮捶,三皇炮捶从三皇五帝那时就有了这个拳,讲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五帝尧舜禹那个年代比北魏又早出三千年,能找出北魏时期的文献证据就很难,能找出三皇五帝时期的文献证据就更难,总不能拿传说和明清时期的记载去证实五千年前的事情吧。

就按三皇炮捶属少林来推断,假设当年北魏时期的这位大和尚就住在少林寺三皇寨这所庙里,他所创编的这趟拳起名叫炮捶。当传到民间后,远处的人们为记住这趟拳的出处,就加上了三皇寨的地名,叫起了“三皇炮捶”;而近处的人们知道三皇寨也就没必要加地名,所以还叫炮捶。譬如,像陈家沟离少林寺三皇寨近在咫尺,就像家门口一样,所以就叫炮捶,没必要加三皇两字。所以陈家沟的炮捶也应是从少林里衍化过去的。这种假设推断很顺理成章,这种假设推断是不是在搅浑水,请各家各门拿出充分的证据来澄清,来印证。因为这毕竟是假设。

有人会问,如果这四个门的炮捶往上捯都是出自一处,出自一人创编,那为什么现在这四个门派的炮捶套路都不一样呢?答案是,后人的发挥和创作附会上去的东西很多,因个人原因摈弃的东西也不少,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有添加的也有摈弃的,时间长了年代久远了当然就会不一样。

中国人有一种崇祖现象,就是明明是自己创作的却偏偏要说是师祖给留下来的。这种做法也不能说不对,因为他的创作是在师祖基础上的活学活用,挂在师祖名下功归师祖也是一种孝顺。还因为师祖的名气声望比他自己要大得多,影响力也深,折射范围也广,挂在师祖名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请注意,凡是传统套路最早师祖留下来的精华部分也不过一趟两趟,到了三趟那就非常了不得了,有的甚至只是单个散练动作,是后人弟子们给串联起来的。现在有的传统套路一说就是七趟八趟,十趟十二趟,好像越多越好,实则套路趟数越多,说明在传承过程中各代弟子们往上附加的东西越多,也给师祖的高大和神秘蒙上一层层面纱,同时也为分支流派奠定了基础。

当某件事情出现大的转折点时,中国人的普遍做法,是把这个转折点作为一种纪念,对前面逐渐淡化、忘却,对后面重打鼓另开张,如果再次出现转折点,那就再重打鼓另开张,转折点出现的越多,前面淡化和忘却的也越多,后面附加的也越多。单从套路一样不一样是不能说明这四个门派往上捯是否出自一门这一问题的。

怎样才能说明这一问题呢?就要找出这四个门派炮捶的共同点、相似处或相近处。

天津的三环炮捶、北京的三皇炮捶、少林寺三皇寨的炮捶都讲发力要擤气,这是一个共同点。天津的三环炮捶和北京的三皇炮捶在上势上有几个相似的动作,虽然做法不一样,却很相似,这说明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而做出了不同的变动,这应该说是一个相似点。天津的三环炮捶与陈家沟的炮捶在上步出腿的方法上是一样的,欲往左上步先往右侧身,欲往右上步先往左侧身,这是一个共同点。内家拳都讲蓄发力,三皇寨的炮捶、陈家沟的炮捶和天津的三环炮捶都是蓄发力,这也是一个共同点。从这几个共同点和相似处去推断,这四个门派的炮捶拳往上捯应该出自一处,所以这四个门派的炮捶拳不是起名起重了,而是名称的沿用,当出现大的转折点时,加上地名“三皇”或加上特点“三环”以示区别。

以上这种假设推论各门派是否认可呢?浑水是搅起来了,期待各家来澄清来印证。

20116月下旬     写于北京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蝉鸣与蟋鸣
后一篇:谈谈“把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