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拳·艰难的四十多天教学随想

标签:
体育文化 |
蟋蟀拳·艰难的四十多天教学随想
文
2012年5月5日德州日报和5月16日宁津报都刊登了高迎春宋立忠合写的“张俊汉独创宁津蟋蟀拳”的报道。中国民协蟋蟀专业委员会唐荔秘书长看到后,急忙与我联系,要与我见面,洽谈10月份举行的全国蟋蟀邀请赛开幕式蟋蟀拳登场展示的问题。六月骄阳,似烈焰喷火,唐荔老师打着小伞来到我家。真不愧是个外交家,上来就把我们大闺女夸了一通,当然我全家都很高兴。话归正题,简明扼要,我明白了她的意图,但是,我的想法是,宁津不喜欢我,认为张俊汉吹,去了会不会受欢迎呢?唐荔老师说,你的蟋蟀拳已经明确了地域性——宁津,宁津蟋蟀拳只有在宁津才能发展。这次也是向领导展示的机会,叫他们看看,不行能拿国际金牌吗?在武术上,宁津有几块国际金牌?都拿出来亮亮。唐荔老师对蟋蟀文化的执着,对蟋蟀拳的热衷让我感动。我正为我的蟋蟀拳书稿出书缺乏经费而犯愁呢,这次展示的机会也许是可以拉赞助的机会,所以欣然答应了唐荔老师的邀请。
离开幕式越来越近了,蟋蟀拳以怎样的形式来展示呢,开始想找杂技艺校借人,他们都有功底,接受快,可是艺校的人都在外面演出,很难抽出人来;找学校的学生呢,毕竟农村的条件差,孩子们见识少,疯闹行(疯,体现的是智商;闹,体现的是缺乏正规引导),不如城市的孩子,见得多,受正规影响多,接受起来会快。现在就这条件,怎么办?又不能我自己一个人上,那样就干巴无力没有气势了。思来想去,就教学校的学生吧,40多天根本出不来什么功夫,就当个节目演吧。
柴胡店镇尤集小学蟋蟀拳武术队成立了,开始指定了一位大个子的学生当队长,试过几次课,因咬字不真,必须换人。从中选谁呢?叫大伙自荐,谁愿意当队长举手示意,并大声说出“我”。这时后面有个学生扭捏着说“俺不当!”一般情况下,老师的号召学生都是积极响应的,怎么这个学生竟直接回绝呢?我就给他们讲“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的道理,然后叫他们来一遍,结果只有一位学生大声的说“我”。怎么就一位啊,还有没有?再来一遍,结果还是这位学生举手大声说“我”。那也只好就这位学生了。本想通过选队长多重点培养几个人,让这几个人去带动大家,没想到村里的孩子们胆怯,从众心理重,不敢冒尖。也别说,当队长的这个孩子确实不错,练的也好学得也快。在现场表演时前排最西边的这个孩子就是他。再说那位不愿当队长的孩子。开始招了20位学生,当中有来的有走的,最后只剩下这12位学生了,其中就有这位不愿当队长的孩子没走,也上场了。记得邓楠问邓小平,很多将军都写长征回忆录,你怎么不写,那阵你在干嘛呢?邓小平只回答三个字,“跟着走”。认准队伍,跟着走,前途也是光明的。
这12个孩子在这四十多天里也是风风雨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学练从没接触过的东西,在很短的时间内,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这些孩子们也都辛苦了。
在开幕式上,孩子们演练的蟋蟀拳是武术套路,尽管孩子们的基本功差,但套路结构是武术结构。后来有位大艺术家去尤集,把孩子们演练的蟋蟀拳套路给修改了,既然他有胆量给修改,他就应该再大点胆子连名称也给改了,改成“蟋蟀拳舞”。地方领导还大言不惭的对上级来视察的领导说俺有蟋蟀拳,领导还写诗,跟随的记者一通报道。不想法提高只想在领导面前显摆,目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为自己的升迁磊筑筹码。
改过的那已经不是拳了,是舞。真要想发展蟋蟀拳,必须由武术人教,从套路结构,从武术基本功,从象形武术的形神意,必须严格把关,不能混同于舞蹈、体操、戏剧、小品。也就是说不能拿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就当成男旦,男旦和戏歌是有严格区分的。
武术是有严格等级的,初级、中级、高级、国家级、国际级,开幕式上孩子们演练的蟋蟀拳也只能是初萌级,40天的时间,对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们能做到这一点,达到这个程度就很不错了,如果拿这点成绩就固步自封,武术也太容易了,蟋蟀拳也太容易了。
2020年12月19日
2021·3·19·修改于北京大兴
--------------------------------------------------
在中华蟋蟀文化城的照片:

2、在蟋蟀城教蟋蟀拳

3、与尤集小学蟋蟀拳武术队队员及老师们的合影

4、2012年9月中下旬接受央视4采访

5、与唐荔老师张宝钢老师的合影

6、与崔吉泉老师合影

7、蟋蟀城内展出“宁津蟋蟀拳”书稿

8、集体蟋蟀拳表演


10、中华蟋蟀拳研究会挂牌

11、蟋蟀城内展示的蟋蟀拳图版

12、宴会敬酒

13、外国记者来蟋蟀城采访

---------------------------------------------------------
结
---------------------------------------------------------
2020·12·20·发新浪微博、微信群、QQ,
2021·3·20·修改后重发新浪微博、博客、QQ、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