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缠头刀和裹脑刀的技击含义

标签:
体育 |
浅析缠头刀和裹脑刀的技击含义
作者简介:张爱霞:女,1986年生于山东。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师从钟海明先生学习戳脚翻子拳和太极拳。在2010年北京市传统武术比赛中获二类拳、四类拳、双刀三项冠军;第八届北京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翻子拳、双刀两项冠军。现为国家武术六段,国家武术裁判一级,现任武术教练。
摘要:缠头刀和裹脑刀是刀术中最基本的刀法,这两种刀法不仅仅是刀术中的基本技术动作,而且在技击方面也极具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缠头刀和裹脑刀的技术动作进行剖析,从而整理出这两种刀法在技击方面的内涵,同时得出这两种刀法的技术训练要点和要求,以便指导和提高刀术的演练水平。
关键词:缠头刀;裹脑刀;技击
前言
缠头刀和裹脑刀是刀术中最基本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可单独练习,也可组合在一起练习,也可对前后其他动作起到衔接和贯通的作用。无论怎样演练,其动作的基本要求不变。下面就这两种刀法的基本要求和技击含义逐一进行分析。
一、缠头刀和裹脑刀的基本要求
缠头刀的基本要求:使刀尖下垂,向前上方提起,右臂屈肘内旋,刀背贴身顺左肩向右后方缠绕;同时左手朝相反的方向伸出,掌心转向后。刀身缠绕时,要贴背而行,平抡(砍)翻腕要用力,两手必须配合协调,头正身直,躯干不得歪斜,动作要连贯。
裹脑刀的基本要求:使刀平抡(砍)至身体右后侧,右臂屈肘外旋,刀尖下垂,刀背贴背绕至左肩,用力要柔,头部保持正直,两手动作配合一致。
二、缠头刀和裹脑刀的技击含义
缠头刀的技击含义:当敌方的兵器向我胸腹部直击过来时,我垂刀向前上提,用刀背拦阻敌方兵器,使敌方兵器的锋芒偏斜于我胸腹部,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当避开敌方进攻的锋芒后,如若敌方使用的是棍、枪,左手从右手腕下前伸向外抓捋敌方兵器的杆部;如若敌方使用的是短兵器,左手从右手腕下前伸向外拨敌方兵器的根部或向外抓捋敌方的腕部,同时右手使刀背贴身经左肩向右后方缠绕,翻腕向前劈砍敌方,动作要迅速有力。假若不是敌方先进攻我方,而是我方主动进攻敌方,缠头刀可起到迷惑敌方的作用,使其不知道我后面的进攻手段和进攻部位。
裹脑刀的技击含义:当敌方从我右后方袭来时,我方平抡刀可扫除来袭之敌,刀尖下垂可拦阻敌方出击兵器的锋芒,使其偏斜于我身躯而走空,达到其护身护头之功效;假若平抡刀配合向右后的绕上步,再裹脑拉刀推掌,则是将背后之敌通过绕步变成面前之敌,且锋刃直对敌方;若配合向前上步或跳步,并裹脑拉刀推掌,则是趁敌方退势变为我主动逼近敌方;再者,是当双方交手到一定程度时须退出圈外的一种招式。
三、缠头刀和裹脑刀的动作技术要点
无论是缠头刀还是裹脑刀,在缠头和裹脑时都要求刀尖下垂,刀背贴身或贴近后背。从技击的目的上讲,刀尖下垂拦阻了敌方的进攻兵器,起到了护身护头的作用;刀背贴身这样绕转的幅度半径小,可省力,且速度快。同时,不给敌方留下可趁袭的空隙。所以,人们对演练刀术素有“缠头裹脑,捋背塌腰”之说。“捋背塌腰”除了指刀要贴身近背之外,还有一指就是,裹脑刀刀背绕过左肩后,左掌背的食指按住刀背根部,依次经小指捋刀背向前推掌,同时右手向后拉刀,身体挺胸塌腰坐势。这样推出去的掌方位准确、敏捷、快速、有力。由合转开的力度大。
四、缠头刀和裹脑刀训练的要点
缠头刀、裹脑刀对眼神的要求是由它们的技击内涵所决定的。由于缠头刀的技击内涵是应对面前之敌,这就决定了一开始眼睛要视刀背的应力点(刀背拦阻敌方兵器的触击点),随着左手的前伸抓捋或外拨,眼睛速移视左手,配合动作的快速要瞬间转移视点。当右手缠过头后,由于衔接的动作不同,技击内涵不同,对眼神的要求也就不同。由于裹脑刀的技击内涵主要是防范右后侧之敌,所以当右手刀平抡至身体右后侧时,眼睛要跟刀随视,至刀尖下垂时止。当右手刀裹过头后,由于衔接的动作不同,技击内涵不同,对眼神的要求也就不同。
缠头刀、裹脑刀无论是单独练习还是组合练习,都要求左手配合协调一致。此外,左手的功用不亚于持刀的右手,它既可以为右手起对称力的平衡作用,还有技击攻防的含义。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的看手,就是看左手配合时的奥妙变化。左手的变化是根据技击目的的不同而变化的,有推、挑、穿、拨、捋、按、刁、拿、索、扣等手法。演练者可根据动作衔接的需要,或实战技击的需要,变换各种手法。
对初学者来讲,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缠头刀不缠头、裹脑刀不裹脑,违背了这两种刀法的基本要求,失去了该刀法的技击内涵,也就不是缠头刀、不是裹脑刀了。初学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训练,切不可盲目练习,从而失去了这两种刀法的风格涵义。务必要养成良好的规范动作的习惯。
2006年写于天津
第六届全国武林大会2011武术与养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选登。
20120607《天下武林》www.gztxwl.net全文刊登。
论文集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