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枚新疆和田局【乾隆通宝】钱,诸多未知的秘密不得解,困扰了本人二十余年,今天将图文发上博客,求泉界高人不吝赐教,解疑答惑,一探究竟,共辨真伪。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朝计设有:泉、源、直、浙、苏、广、桂、武、南、福、济、昌、川、陕、黔、云、晋、台、巩、伊、阿克苏、乌什、喀什、库车、叶尔羌、和田共二十六个铸钱局。其中七个局设在新疆,新疆铸钱局所铸的行用钱颜色赤红,俗称“红钱”。新疆红钱穿左为满文,穿右则为维吾尔文。和田当局虽设有铸钱局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开炉鼓铸过,仅有部颁样钱下发存世。由于部颁样钱是由全国铸钱水平最高的朝廷户部铸钱局(相当现在的央行)制造,其铸工水平、外观感觉以及铜材质量都要远远优于地方局铸造的普通流通钱币,而且又因其稀少故而十分珍贵,称为“部颁样钱”。
今天呈上一品【乾隆通宝】和田局折五型样钱供鉴析。钱径34.1毫米,厚3.5毫米,重20.4克。精黄铜质,极其规整漂亮。此泉获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据说原主先人曾在旧国府财政部门任职,来路清楚,当时购藏价格极其低廉。然获藏后面对如此规矩美泉却有诸多疑惑不解,所以一直未曾示人。今把疑惑点出,求高人赐教:
一、此泉铜质精良,钱面、钱背从缘到穿口均有数十上百余道旋削痕迹,似由车床机械旋切而为。有旋纹的钱确实有,但如此精细的未曾见过。
二、旋切后疑似为手工雕刻钱文,但未见有手雕痕迹,只见地章上有些许不平和斜度。也未见有现代电脑机雕痕迹。
三、如此精美品相应该只有“失蜡法”可能作成,翻砂浇注法绝无可能做到,然失蜡法能做到把如此纤细(只有在放大镜下才可看清)的旋削痕迹表现得如此完整规矩?
四、铜质极佳,品相又好,为何钱面文字字口有蚀缺痕迹,是锈蚀?是人为?而背面钱文又为何保持如此完好?
五、和田局未曾铸钱,若是作伪者又是从何处得到信息而作伪?售价如此低廉?(八十年代未二、三元钱),作伪者图的是什么?
六、不知众泉友也有否此类藏品?若有能否对照鉴析一番?
天眷斋恭候赐教!



http://s14/original/003VQ0sYzy6TP3pi0hf0d&690
http://s9/original/003VQ0sYzy6TP3soHsA78&690

http://s9/original/003VQ0sYzy6TP3wMEmA78&690





http://s14/original/003VQ0sYzy6TP3KcGVDfd&690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朝计设有:泉、源、直、浙、苏、广、桂、武、南、福、济、昌、川、陕、黔、云、晋、台、巩、伊、阿克苏、乌什、喀什、库车、叶尔羌、和田共二十六个铸钱局。其中七个局设在新疆,新疆铸钱局所铸的行用钱颜色赤红,俗称“红钱”。新疆红钱穿左为满文,穿右则为维吾尔文。和田当局虽设有铸钱局而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开炉鼓铸过,仅有部颁样钱下发存世。由于部颁样钱是由全国铸钱水平最高的朝廷户部铸钱局(相当现在的央行)制造,其铸工水平、外观感觉以及铜材质量都要远远优于地方局铸造的普通流通钱币,而且又因其稀少故而十分珍贵,称为“部颁样钱”。
今天呈上一品【乾隆通宝】和田局折五型样钱供鉴析。钱径34.1毫米,厚3.5毫米,重20.4克。精黄铜质,极其规整漂亮。此泉获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据说原主先人曾在旧国府财政部门任职,来路清楚,当时购藏价格极其低廉。然获藏后面对如此规矩美泉却有诸多疑惑不解,所以一直未曾示人。今把疑惑点出,求高人赐教:
一、此泉铜质精良,钱面、钱背从缘到穿口均有数十上百余道旋削痕迹,似由车床机械旋切而为。有旋纹的钱确实有,但如此精细的未曾见过。
二、旋切后疑似为手工雕刻钱文,但未见有手雕痕迹,只见地章上有些许不平和斜度。也未见有现代电脑机雕痕迹。
三、如此精美品相应该只有“失蜡法”可能作成,翻砂浇注法绝无可能做到,然失蜡法能做到把如此纤细(只有在放大镜下才可看清)的旋削痕迹表现得如此完整规矩?
四、铜质极佳,品相又好,为何钱面文字字口有蚀缺痕迹,是锈蚀?是人为?而背面钱文又为何保持如此完好?
五、和田局未曾铸钱,若是作伪者又是从何处得到信息而作伪?售价如此低廉?(八十年代未二、三元钱),作伪者图的是什么?
六、不知众泉友也有否此类藏品?若有能否对照鉴析一番?
天眷斋恭候赐教!



http://s14/original/003VQ0sYzy6TP3pi0hf0d&690
http://s9/original/003VQ0sYzy6TP3soHsA78&690

http://s9/original/003VQ0sYzy6TP3wMEmA78&690





http://s14/original/003VQ0sYzy6TP3KcGVDfd&690
后一篇:【咸丰重宝】宝直局当五十样钱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