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内黄】大兴寺塔的秘密

标签:
行走内黄徒步内黄旅游 |
内黄有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是被誉为“中国庞贝”的三杨庄遗址,另一处则是位于内黄县亳城乡裴村西大兴寺旧址的一座老塔,被称为内黄古十二景之一的“古塔秋阴”——大兴寺塔。
http://s4/mw690/003VPunQzy73ngxuNtp43&690
大兴寺塔四周为沙丘槐林环抱,地势低洼,俗称“老塔坡”,因临近裴村又名“裴村塔”。该塔地表尚存七级密檐式砖塔,整体轮廓呈锥形,高18米,平面呈八角形,近地面围长15.2米。塔身通体用磨面雕砖和条砖砌筑。2013年,大兴寺塔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及文物价值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4/mw690/003VPunQzy73ngA3yQHb3&690
内黄古十二景之一的“古塔秋阴”
如果说三杨庄遗址隐藏了汉代农村及农耕生活的秘密,那么,大兴寺塔则如从古代走来的神秘女子,掩盖着迷雾般的面容,吸引着我们揭开那隐藏着的一层层面纱。
http://s7/mw690/003VPunQzy73ngCdVVY26&690
秘密一:唐寺唐塔还是宋寺宋塔?
据清代光绪十七年《内黄县志》记载:“大兴寺有塔……创建唐武德三年……父老相传,为镇黄河设”,《河朔访古新录》也有记载:“大兴寺塔,唐武德年间建……有古塔七层,高约六丈”。这些记载均证明大兴寺塔应为唐塔,并且塔檐下所饰斗拱和莲瓣的交替使用,檐上用反叠涩砖层垒砌具与河南地区的唐代密檐式砖塔有很大相似之处。但考古专家依照其建筑风格及形制,以及其叠涩密檐式砖雕与宋塔风格一致,推测其应该是宋塔。后来发现的两通石碑则给出了答案。一个是裴村明代庙碑,上面记载:“邑西三十里裴邨有寺,曰大兴寺,当朔其伊始,乃隋末大唐李渊起兵晋阳,或得佛祖庇佑,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初建大兴寺一座”。另一个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修殿宇古塔”碑记。据此推断,唐代建寺建塔当是史实,但毁于唐末的战乱之中,后来宋代在大兴寺原址上又修建了新寺新塔,所以大兴寺塔应为宋代建筑,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http://s2/mw690/003VPunQzy73ngDHlN791&690
大兴寺塔老照片
秘密二:大兴寺塔因何而建?
从上面可知,大兴寺乃是唐李渊起兵晋阳,得佛祖庇佑,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内黄兴建。而大兴寺塔则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建。众所周知,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后来成为佛寺的标准必备建筑,用以弘扬佛法,起到庄严敬畏之作用。大兴寺塔的建造原因可能也与此相同,但这里流传着一个“建塔镇河”的传说,也颇有意思。相传在很久以前,内黄这里黄河水泛滥,大片土地颗粒不收,老百姓饿死、淹死的不计其数。无奈之下,当地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却毫无结果。正当大家愁眉不展之时,从远方来了一个银眉鹤发、身如铁塔的老人,他说:“建成兴寺塔,黄河回老家”。说罢,飘然而去。当地人听从老者的建议,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黄河边耸立起一座高塔,黄河从此不在内黄泛滥,内黄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从现有的史料记载可知,从周定王五年(前602年)起,“河决胥宿口”,黄河大改道,流经内黄东,从此内黄与黄河结下了千年的不解之缘。到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重建大兴寺塔,黄河已在内黄流经了1700余年,但是大兴寺塔建好82年后,也就是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南迁,从此只在内黄留下了黄河故道、无尽的黄沙以及这个美丽的传说。
http://s4/mw690/003VPunQzy73ngFy7zd63&690
维修前的大兴寺塔
秘密三:塔身七层还是九层?
一般来说,不论佛塔的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现有的资料一般都把大兴寺塔形容为七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宋塔,其实真实的大兴寺塔应为九层塔身。那么另外两层哪儿去了?一说塔刹在清代末期被雷击损毁,后用条砖干砌成方形迭涩出檐;另一说最上两层曾遭飞机撞击,以至于损毁。其实,根据考古发现,在地面以下还被黄沙掩埋了两层塔身,塔刹在早期被损毁。2015年11月,内黄县文物部门对大兴寺塔实施保护维修工程,不仅加固了塔身,而且重修了塔刹,使得大兴寺塔旧貌换新颜,风采更胜从前。
http://s12/mw690/003VPunQzy73ngGZ0n18b&690
维修中的大兴寺塔
秘密四:大兴寺塔抗震防洪之谜
据相关文献记载,从大兴寺塔建成后900余年间,历经大小十余次水患,二十余次地震,长期遭受风雨侵蚀,但至今塔身仍巍然屹立,保存基本完好,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它对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防震,抗洪功能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究其原因,应与大兴寺塔的结构有很大关系。据断面土层剖析,最基层地宫下夯土坚实,提高了地层承载力,有利于抵御地震、洪水的破坏。塔体结构规划紧凑,转角处扣严密,增大了整体强度,遭受地震、洪水冲击时不致于倾倒或崩塌。塔下地宫起到承托高层建筑防震、抗洪基础设施的作用。
http://s10/mw690/003VPunQzy73ngIts3n59&690
大兴寺塔古庙会
秘密五:地宫被盗之谜
大兴寺塔位于万亩槐林之中,由于地理位置隐蔽,又不便于看护,常惹盗贼注意。2002年以前,大兴寺塔几次被盗未遂。2002年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一伙盗窃分子在塔正南方挖开一个10米多长的洞,打开了塔心室及地宫。内黄县文物部门接到报案后,立即与毫城乡派出所赶赴现场。根据线索发现一村民从被盗地宫中把一方石盒移走,办案人员迅速赶到该村民家,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该村民交回了从地宫中被移走的石函。之后,内黄县文物部门协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地宫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残石佛及残瓷器等文物共9件,根据现场淤土痕迹及残损物品判断,发现该塔应为早期被盗或破坏。
http://s15/mw690/003VPunQzy73ngK0nX8ce&690
大兴寺塔石函外壁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