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4+3-5
(2025-03-05 22:04:48)
3-4:不记得自己干了什么,但把载荷这本书第一遍看完了,说实话,还是有点儿懵,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懂飞机,不知道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虽然自己确实在从事这个行业。这也让我意识到那些航空院校出来的学生,人家确实从大学开始就进行推导,心中怎么也都是有图谱,至于我自己,既然是后来的,那么就努力去学习,至少让自己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全貌。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不过似乎过多的放在了管理之类,比如系统工程、比如项目管理,这些确实也重要,但问题是背后没有数理逻辑,所以很难真正的领会,但载荷不一样,背后是有规范、有假设、有数学的推导,甚至也需要用到计算机去求解方程、去处理数据,所以,虽然这一遍没怎么懂,但需要自己后面花时间去弄懂,在处理自己的细节专业问题之外,能够有个飞机的整体图谱以及性能的认知,最好是能够和设计、制造等等结合起来,这样才算真正的从业工程师。可能这个路,也是比较慢的,而且似乎也工作不相关,但至少自己做个明白人,能明白一点儿是一点儿。晚上看到一个短信,没回,觉得下班时间。晚上去健身房推胸,感觉一般,下次还是腿部和肩部连在一起,效果更好,一大一小,心率也拉的高。半夜睡觉,貌似被惊醒了
3-5:今天的工作成果似乎一般,纠结于一个地方的局部坐标系,发现疲劳和损伤容限的处理不太一样,后来看了一下坐标、载荷方向,总算是弄明白了,其实可能觉得没啥收获,但至少了解了整个过程,很多时候其实算的明白就是这些把逻辑梳理清楚才行,不然真的就是乱的。正好,同事有另外一个问题,我看到剪切的许用值偏离,我大概明白对于这种埋头紧固件,其实板件过薄的时候,很可能是钉头之类的失效,而不是一种剪切的状态,这种给出许用值好处是保守,但坏处是试验件尤其是单剪切试验件到到结构的转变,其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单剪切它的支撑不够,很容易在薄的时候出现附加弯矩过大情况,从而不是剪切的状态。而对于弯矩系数的选取,其实也是垫片到底承不承担载荷。当然,这些可能没啥用,但自己要心里明白。今天本来有点儿乱,生成了清单,然后发现很多事情自己其实不想做,后面要集中精力,专心干点儿技术,虽然可能存在感、可能收入都会有所降低,但工程师,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技术,专心把技术吃透,才是自己的本职,也让自己开心。是那种持久的。最近看王东岳的书,降到了生死,讲到了人的自然寿命,可能很残酷,但确实是看淡点儿。
早上的时候想到“男人优秀就变坏”,一个是到底什么是优秀,其实长相、力量、特殊能力的等等都是优秀,而现在最突出的就是金钱,但既然各种草原都有,那么优秀也是多样的,所以要把少数的几件事情做好,做透;对于变坏,可能不是杀人越货,结合它的使用场景,多是回归男人处处留情,尽可能的多留下后代的自然状态。想到这个,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不想生孩子或者不敢想,很有可能是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优秀过,哪怕是很小的领域。所以,专注于变优秀,也算是解放自己桎梏。
前一篇:2025-3-1+3-2+3-3
后一篇:2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