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4-19

(2023-04-19 21:34:27)
1、从昨天下午开始,就在看几个单子,以前大家都认为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材料规格的更换,可最近卡的比较严格,而且突然提了很多,于是大家也就重新看待这个事情,自然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当然,这也是一个好事儿,那就是大家对于材料的取向,对于材料数据的来源、对于我们的试验的规划等等也都有一个更加神的认识。对于我自己,说实话这几个可能有一些超纲,不过我也是综合了各种材料试验以及报告,甚至做了一些对比计算,然后才决定去接受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属于那种没有去摘低垂的果实,但我想只要依据充分,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而今天,我也发现,由于当时可能时间紧,任务中重,赶节点,其实里面很多东西是不那么完善的,后面我们应该怎么不断地优化和提高?而我再一次想到那个想要从体系上去理解的念头:
第一,虽然有很多人编了书,编了手册,但真的有人能够讲的清楚整个体系吗?或者他们可以讲的清楚,但内心有具体的实践或者实现方法的图谱吗?
第二、对于国外的优秀的AB公司,他们的公司内部有没有那种能够讲的清楚的理论到实践的牛工程师?或者对于他们来说很牛的结构工程师是什么样子?
第三,既然你不知道国外的工程师是啥样子,也不知道国内有没有人能讲的清楚,那么你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一点儿狂妄?是不是一个注定没办法完成的或者达到的目的?是不是你简单的以为理解或者读完几本书就能达到的状态?
第四,对于我们自己公司的人,那些厉害的人,他们的厉害是啥样子的?是更多的体系还是知道很多细节?怎么平衡体系和具体的专业工作?
第五、我的想法可能确实有点儿狂妄,但如果不去这样想,是不是也就局限于眼前的事情,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很多东西是不是也是混论吞枣?
第六、我i想到了我们以后都是工具的使用者,是不是就满足黑盒子就行?
       对于我自己,我想到的是业务或者工作上,应用层面就是失效分析,而现在制约我的就是有限元,能把有限元划分为几个层次?一个是导入几何模型,修改并建立可计算的模型;一个是子模型的截取并借用全局结果;一个是子模型的个别零件替换或者增加;一个是三维二维模型的组合;一个是细节的非线性分析;一个是全机自然网格操作比如顶起载荷的计算。怎么一个个做到?这是我需要练习的。基础其实就是对于强度体系的学习和询问,可能最后还是不能清楚的讲出来,但一放方面可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和不通过的人沟通交流,并保持这个习惯。专业的拓展方面就是制造相关的东西,本来信心很足,但我知道哪怕是读了很多书,依然搞不懂,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入口,剩下的就是你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去持续加深理解和应用。就像早上和菜头的《自救》我能在大平台上找到自己的路吗?能够有能力把人整合起来吗?对于编程,我想就是最基本的训练,其实后面对于强度的理解,也注定要去看人家已经编好的程序,从而知道黑盒子,知道背后的逻辑。
2、下午发现忘了带短裤,然后回来拿了之后去蹲腿,没有自由杠,做的哈克,感觉意犹未尽。
3/又是吃了不少的东西。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4/有目标就努力去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4-18
后一篇:2023-4-2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