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8:401/500
(2022-11-09 06:44:36)
1)打开网页,看到自己写的7号的日记式样博客没有,瞬间有点儿怀疑到底是自己忘记了写,还是被抹去了痕迹?其实我知道自己是写了的,而且貌似还挺多,发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感叹,发了一些关于大工程以及大一统的想法,也发了一些关于小国寡民的认识,但似乎就这样消失了,就像从来没有过,倒有点儿像林肯在办公室那种带情绪性质的给前线将军但没有寄出去的信件,只不过那些后来被在白宫里找到,而对于电子的痕迹,抹去了就抹去了,甚至可能很容易在随意的更改。这让我想到,其实纸质的日记挺好的,因为那个看似脆弱的存贮媒介,其实给了你最大的自由,让你尽情的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可能你会担心身边的人窥探你的隐私,但似乎在网上也有1984式样的大哥,而且身边人最多就是好奇、嘲讽,老大哥是具备改写的能力,随时创造着历史。从这个角度看,纸张这个脆弱的媒介,其实也是颇具有一些强韧性的。
2)早上起来,继续是把卫生简单打扫之后,然后进行了一天的运动,而对于卫生打扫,突然意识到可能这也是自己对世界最实在的贡献。
3)上午和晚上基本上就是在处理文件的事情:复制粘贴,联系文件中的人等等。到了晚上终于发不出来,却发现里面还是存在格式上的问题。感叹自己对于文件的不擅长,想到这个事情的意义,在路上想到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以及与天地人斗的其乐融融,其实当我们放到眼前的时候,可能乐趣更多,而放得很远的时候,其实会是一种长期的哲学上的悲观。就像我自己想到如果世界统一,我们的集中力量更加强大,是不是也对自然有了更大的改造能力?那么是不是也对自然有了一种轻蔑?当眼前的自然在我们面前变得苍白无力,随意被改造的时候,是不是更大的自然会发挥作用?是不是更底层的定律会出来反扑?如果从这样去想,必然是一种悲观的情感。如果放回到眼前,追求简单的生活,追求把眼前的事儿干好,可能会更加幸福。那么对于哲学,对于未来需不需要思考?需不需要寄托?想到了科幻,大概那也是一个哲学和悲观栖息的地方吧。晚上回来,看了类似飞机的报告,突然发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的过程,里面是有一些技术的,而最大的目标就是:尽量减少未完工和对试飞限制的影响。然后需要积极的想办法应对。
4)吃了东西,墨迹到十二点多才睡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