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9:231/500
(2022-05-19 21:39:40)
1)早醒,后来睡到了五点多,卫生间,之后叮咚抢菜,买到了可生食的鸡蛋和小葱,因为从多多上买到了豆腐,后面可能会用。之后继续进行质量复查,说是要7:30集合去核酸,然后自己也是早早的去跳绳,状态好了一些,大概是跳了3300多下。之后带着汗水,捂着两层口罩,先自己去采集点,人多了起来,在采集的过程中通知所负责的楼组可以去核酸了,于是边发短信边往回跑。依然是传统的口喊的模式。反正最后大家都做完了。
2)自己重新看完了昨天的论文,觉得其实对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叫做工作和职业应该分开看:对于工作,肯定有很多自己不是那么想做的、带有重复性的事儿,而且有时候还会觉得比较低端,但其实这也算是工作的特点,很多时候也就是追求一种稳定性,去实现一种生存的状态,哪怕是你觉得很平庸,但这就是工作,大家抬佛像,要保持中庸和平衡。而对于职业,你应该去追求那些新的技术,跟上发展,扩展技能,因为为了更好地明天。过去我试图从工作上获得那种职业感,于是觉得自己做的事儿没有什么价值,又会在对比中觉得人家的技术很先进,每天干的事很炫酷。可事实上,他们也是有大量的重复性的日常工作,必然也就不叫批产了。而这种拿着职业看工作,必然就是觉得这样不好,那也不好,而如果你真正的把它看做工作,一切就不是那么理所当然,因为工作就是为了求存,而单位也是为了维持运转而不是为了成就大家,而现在我们的很多培训或者导向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远方,而忽视工作的生存本质。所以一个单位的培训肯定是分层级,不是所有人都是上来就先进技术,就是发展战略。这样看公司的培训,也就明白了:战略的培训其实是一种福利和额外的期许。对于我自己,白天就应该干好工作,哪怕是你不愿意或者不想干的事儿,就要把它做好;晚上或者其他的时间,才是你发展自己职业的时候。想通了这些,我想我会更加心平气和。当然了,下午还是不想从事工作相关的事儿,而是看了两集数学。大概这样算是一种知易行难。所以,职业的态度,其实就是:哪怕你不想,哪怕你觉得无聊,也把他做得很好,从这个角度看,我的拖延,其实就是一种不是那么太工作或者不是那么太社会。慢慢调整。最近要把文件编完。周末聚焦这个任务。
3)下午运动,晚上媳妇儿运动,看到她有点儿累。关于吃东西,其实想了想既然是健身,自己应该有个认知,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吃多少,吃那些东西,而不是完全依赖媳妇儿,偶尔还会为自己的开怀大吃而狡辩或者两个人发生不愉快。
4)给父母电话,其实无非就是家里的事儿,鸡长的咋样了,地怎么样了,猪怎么样了之类的事儿。可能丈母娘他们会聊工作之类,人际交往,或者这就是一种家庭氛围或者环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