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文化建设
(2023-06-19 09:33:20)铁路文化建设
铁路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普速到高速、从被迫接受到主动走出去的艰辛历程。而这一历程也正好彰显了铁路文化建设“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发展脉络。
逐渐自觉——新中国成立前的铁路文化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遭受严重摧残的时代背景,一批具有强烈民族尊严感的爱国人士在意识上逐渐开始自我觉醒,并提出了“路权即主权”的响亮口号,使得以詹天佑等人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率先开启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历史,在财力、物力、人力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成功修建了震惊中外的京张铁路。这条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该路修建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己修铁路的臆断,更在于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随着“路权即主权”的口号深入人心,各地纷纷爆发了争夺路权的斗争运动,尤其以1911 年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轰动。四川保路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铁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极大地唤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纵观整个中国工人运动史,铁路工人队伍是中国最早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工人队伍之一,这与中国铁路工人所具有的革命斗争性强、传播信息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大、纪律严明、便于组织等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铁路工人是参与革命斗争运动的主力军之一,尤其以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主要标志。铁路工人用生命和鲜血明示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彰显铁路文化价值的历史事件足以作为中国铁路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自觉的最佳例证。
开始自立——新中国成立30年的铁路文化建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也标志着广大中华儿女正式开启了自立之路,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交通事业成为时代课题。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1952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的通车正是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开始走向自立的最好例证。正如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所言:“这是中国第一条全部用自己的器材修成的铁路,西南人民把它看作通往繁荣和幸福的起点。”随后不久,天兰铁路、兰新铁路等新线也相继建成通车,极大地鼓舞广大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信心。成昆、川黔、贵昆等铁路都是在物质极度匮乏的60 年代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建成通车的,并且还形成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铁路精神。以成昆铁路为例,它是中国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装备起来的第一条内燃化铁路。它的修建过程形成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成昆铁路精神。这个时期铁路网的布局有了较大改善,铁路运输技术装备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