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背谱有诀窍!也太实用了吧!
(2024-02-23 15:14:10)
标签:
365 |
很多学生背谱靠的是手指运动的“惯性”,即反复弹奏一首曲目,等手指遛熟了,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一首曲子也就能背弹下来了。
但是,这样的背奏其实是不经大脑“吸收”的,是一种“惰性”的弹奏,它造成的后果就是弹奏过程中的记忆信号一旦发生故障,就将丧失音乐的整体性,即演奏过程中的“抛锚”现象。因此,科学地,正确地对待背奏对学习钢琴的人来讲至关重要。
背奏训练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严格、细致地读谱
读谱是学习一首乐曲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读谱习惯从始至终都起着重要作用。拿到一首新曲谱,首先要看清谱号、调号、拍号,然后是乐谱上的音乐术语,经常会被忽视的休止符、指法和一些具体的奏法和分句记号,这些都是需要准确记忆的内容。
比如指法问题,如果平时不重视谱中的提示,而是随意地、不固定地选择指法,一旦进入考场、登上舞台,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平时的记忆不一致,记忆信号就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失败。因此,严格,细致地读谱是科学、准确背谱的必要前提。
视觉、听觉、运动神经协调
首先,通过视觉记忆了乐谱中最直观的元素:谱号、调号、拍号、音符、休止符、指法、音乐术语等。这只是一种泛泛的记忆,接下来需要视觉和听觉的紧密配合,对乐曲中的动机、乐句、乐段、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调性、调式等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记忆更加清晰,牢固。这一过程中还需运动神经的记忆配合。尤其是技术难关的克服,更多地依靠运动神经的反射,所以这三者缺一不可。
不同体裁作品的背奏方法
练习曲的背奏方法
1、慢速练习过程中的记忆
在学习新谱的视奏阶段及之后的熟练弹奏阶段都不能脱离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放大了音与音之间的时值,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间隙,弹奏者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去倾听,大脑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记忆旋律的走向、和声的变化,运动神经通过“慢镜头”的播放,也会记忆更加深刻。
2、分手练习过程中的记忆
分手练习通常是我们学习一首新作品的必经之路,它能有效地集中精力,提高背奏的效率。比如在车尔尼的练习曲中,他的旋律往往以音型构成,伴奏和旋律由两手分别弹奏,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富于变化。旋律的单手练习,可以使我们像记忆一首歌曲旋律一样,内心跟随手指去歌唱,这样可以轻松流畅地把旋律部分背奏下来。伴奏部分的单手练习,应根据伴奏音型的变化,和弦的性质等分门别类地去记忆。
前一篇:练一首曲子应该花多长时间才合适?
后一篇:钢琴黑键不熟练?这样练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