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中的音阶训练
2022-12-07 09:09:02
音阶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人曾做过统计:古典小奏鸣曲中音阶的比例占到65%以上,几乎没有那一首钢琴作品中不含有音阶。因此,要学习好钢琴,音阶的训练是基础。
01.音阶训练的重要作用
音阶作为钢琴弹奏中的基本功练习,是由于钢琴弹奏的特殊性决定的:第一、人的十个手指天生的能力不一致,而音阶要求每个音的力度要均匀一致,练习音阶就会使手指得到平衡发展,并提高控制手指、运行手指的能力。第二、音阶的弹奏,最后都要达到一定的快速,可以训练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第三、音阶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琴键的位置,全部音阶由24个大小调式组成。我们接触最多的欧洲钢琴音乐,几乎全部属于这些调式。熟悉了音阶,也就熟悉了所有这些调式、调性。第四、在乐曲中,常有音阶或音阶式的进行,往往这也正是技术难点。平时弹好音阶,就为克服乐曲中的难点,事先做好准备。相反,没有音阶的基础,一旦在乐曲中遇到音阶,临时练习,就要延误正常的学习进度。第五、表面上,音阶的音符是按顺序排列的,认起来并不难。但实际上,把音阶弹得较快而又均匀,是很难的。必须每天认真练习,长期坚持才能弹好。约·霍夫曼说:“我对音阶毫不放松的练习,使我终生受益。”音阶弹奏的水平,是学生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02.掌握音阶的概念
要弹奏好音阶,就必须明确音阶的概念,熟悉不同音阶的特点。简单的说,将音乐所用的乐音,按照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形成阶梯状的序列,就是音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所使用的乐音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音阶也不相同;同一民族同一地域也会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会形成不同的音阶。但初学钢琴,接触的大都是欧洲音乐的大调与和声小调两种音阶。应当记准这两种音阶的特点:大调—在一个八度之内,主音上方第三、四级之间和第七、八级之间是半音,其余相邻音都是全音。和声小调—主音上方第二、三级之间和第七、八级之间是半音,第六、七级之间是增二度,其余相邻音都是全音。
03.音阶训练的基本方法
3.1掌握弹奏音阶的基本要领
弹奏音阶的时候,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拇指的转换而造成的手的不平衡,从而使所弹的音阶不连贯、不流畅、不均匀。正确的做法是:弹奏音阶时拇指应稍稍弯曲,并且保持接近食指,以便随时应用。当拇指弹过前一个键可以松开时,拇指就应该在手掌下迅速向下移一个键,而不是等到需要弹的那一瞬间才赶快跳到那一个键上去,必须注意手的移动与拇指的移动应该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手与琴键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直到拇指弹奏新的琴键。以右手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个音(右手大指)用将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出。在速度不是很慢时,第一个音落下的同时第二个手指就要抬到一定的高度,做好触键准备,第二个音弹下的同时第三个手指就要做好触键准备,以此类推。提前准备的原则是:假如是用很慢的速度练习,抬指准备可以不与弹前一个音同时,因为停在空中等待会带来多余的用力。但在稍快的速度时,则务必在弹前一个音的同时,抬起后一个音该用的手指,及时做好准备。而在很快的速度时,几乎是第一个音一出来,后面的几个手指随之就都做好了准备。这时,准备的手指并不抬得很高,但务必在指端与键面之间保持一点距离。C大调的E到F,是右手3指后接大指而必须移动右手位置的时刻,是弹奏音阶的关键。要领是:在3指弹E的同时,大指已经在手腕的协助下,从掌心下面移动到F音的上方。如果用照相机拍下弹音阶时3指触下琴键的瞬间镜头,那同一时刻,大指应当在3指右侧下的上方,而不是在左侧的什么地方。大指触键可以有手腕的协助,但务必也要有独立的下触动作,不能只靠手腕。大指触下F的同时,2指就要处于G的上方,刚才斜着的手要同时正过来。接着G、A(2、3指)两音的弹法不必多说,到了B和下一个C,即4指到大指时,要领与3指到大指又是一样的。上面讲的是上行。下行时的道理相同。在F到E的上方。大指到4指的连续也同样。音阶各音的力度、音量要均匀,唯最低音和最高音可稍稍强调一点,因为这是线条和转折处,要给人一个清楚的印象。手掌手腕基于平稳,并保持一定倾向性。腕、肘部保持自如感,配合手指的转换,尽可能提供“方便”。初学音阶,开始可先分手来练,以便听清每个音的质量是否合格、统一,转移位置感觉自如,检查指法是否正确,之后再着手练。左手上行和右手下行相同,下行和右手上行相同。
3.2克服常见缺点
以右手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个音是压下去的,弹后面的音时手指也都没有提前适度抬起做好触键的准备,指端与键面距离过近。甚至没有距离,于是只能用手腕生硬地压键,手腕随意每一音的弹下而颠簸一次。要注意手指的主动和独立,让手腕平静下来。上面的缺点最容易在3--4指和4--5指间发生。上行,3指弹下时,4指不用同时在一定的高度上准备着,而是也随3指下来了。下行同样,5指弹下时,4指不是同时准备好的,要格外注意4指不要被3、5指下触的动作带下来,而是要在那时做好触键前的准备。大指没有独立的触键动作,尤其在转移位置时,它处于手心下,触键不便,很容易依赖于手腕。正确的做法是,即使不便,也要保持大指本身的独立性。大指在上行移位时,没有提前到位(即该弹的下键的上方),只是在该弹时突然“斜冲过去”,破坏了平稳。与此相似,2指没有在大指弹下同时到达G的上方。下行时,大指弹下的同时,3指没有到达E的上方时,3、4指只能是斜着,而不是垂直向下的触键。没有用大指第一节的指侧触键,用了指尖或整个大指,造成转移手位的不便。小指不主动独立触键,被手掌外侧代替。手掌外侧可以协助一点,但决不能取消小指的独立动作。
3.3做到均匀的弹奏
首先在听觉上要想象出均匀、整齐的一串音阶。用这想象的标准调整自己的触键动作。无论多么不便,大指也要在掌心下寻求一点独立触键的空间。必要时,需单独练习3、4、5指的地方。手腕要积极有意地配合,不要僵硬,产生障碍感,而是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位置。
3.4选择适当的速度和力度练习音阶
音阶弹得速度快而又力度强,不是短时期练习所能达到的。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孩,在速度、力度的要求上,应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慢的而又弱,是为了找到在最自然、最省力,腕和指最协调的状态下,弹出最均匀的音阶,经过长期练习,达到比较快而又强时,本质上应当依然是自然、省力、协调的状态和感觉。
必须注意:音阶练习不能过慢,无论一组八度或四组八度的音阶,都要作为一个整体去感觉,做到动作有连贯性。只有在连贯性之中,才能显示出呈阶梯状的音的序列来。过慢,每个音停留过长,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音,动作也会连贯不起来,还要削弱或失去音的阶梯性的声音形象。
钢琴弹奏中的音阶训练
音阶在现代钢琴演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人曾做过统计:古典小奏鸣曲中音阶的比例占到65%以上,几乎没有那一首钢琴作品中不含有音阶。因此,要学习好钢琴,音阶的训练是基础。
01.音阶训练的重要作用
音阶作为钢琴弹奏中的基本功练习,是由于钢琴弹奏的特殊性决定的:第一、人的十个手指天生的能力不一致,而音阶要求每个音的力度要均匀一致,练习音阶就会使手指得到平衡发展,并提高控制手指、运行手指的能力。第二、音阶的弹奏,最后都要达到一定的快速,可以训练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第三、音阶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琴键的位置,全部音阶由24个大小调式组成。我们接触最多的欧洲钢琴音乐,几乎全部属于这些调式。熟悉了音阶,也就熟悉了所有这些调式、调性。第四、在乐曲中,常有音阶或音阶式的进行,往往这也正是技术难点。平时弹好音阶,就为克服乐曲中的难点,事先做好准备。相反,没有音阶的基础,一旦在乐曲中遇到音阶,临时练习,就要延误正常的学习进度。第五、表面上,音阶的音符是按顺序排列的,认起来并不难。但实际上,把音阶弹得较快而又均匀,是很难的。必须每天认真练习,长期坚持才能弹好。约·霍夫曼说:“我对音阶毫不放松的练习,使我终生受益。”音阶弹奏的水平,是学生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02.掌握音阶的概念
要弹奏好音阶,就必须明确音阶的概念,熟悉不同音阶的特点。简单的说,将音乐所用的乐音,按照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形成阶梯状的序列,就是音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所使用的乐音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音阶也不相同;同一民族同一地域也会有不同类型的音乐,也会形成不同的音阶。但初学钢琴,接触的大都是欧洲音乐的大调与和声小调两种音阶。应当记准这两种音阶的特点:大调—在一个八度之内,主音上方第三、四级之间和第七、八级之间是半音,其余相邻音都是全音。和声小调—主音上方第二、三级之间和第七、八级之间是半音,第六、七级之间是增二度,其余相邻音都是全音。
03.音阶训练的基本方法
3.1掌握弹奏音阶的基本要领
弹奏音阶的时候,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拇指的转换而造成的手的不平衡,从而使所弹的音阶不连贯、不流畅、不均匀。正确的做法是:弹奏音阶时拇指应稍稍弯曲,并且保持接近食指,以便随时应用。当拇指弹过前一个键可以松开时,拇指就应该在手掌下迅速向下移一个键,而不是等到需要弹的那一瞬间才赶快跳到那一个键上去,必须注意手的移动与拇指的移动应该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手与琴键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直到拇指弹奏新的琴键。以右手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个音(右手大指)用将手“落下去”的方法弹出。在速度不是很慢时,第一个音落下的同时第二个手指就要抬到一定的高度,做好触键准备,第二个音弹下的同时第三个手指就要做好触键准备,以此类推。提前准备的原则是:假如是用很慢的速度练习,抬指准备可以不与弹前一个音同时,因为停在空中等待会带来多余的用力。但在稍快的速度时,则务必在弹前一个音的同时,抬起后一个音该用的手指,及时做好准备。而在很快的速度时,几乎是第一个音一出来,后面的几个手指随之就都做好了准备。这时,准备的手指并不抬得很高,但务必在指端与键面之间保持一点距离。C大调的E到F,是右手3指后接大指而必须移动右手位置的时刻,是弹奏音阶的关键。要领是:在3指弹E的同时,大指已经在手腕的协助下,从掌心下面移动到F音的上方。如果用照相机拍下弹音阶时3指触下琴键的瞬间镜头,那同一时刻,大指应当在3指右侧下的上方,而不是在左侧的什么地方。大指触键可以有手腕的协助,但务必也要有独立的下触动作,不能只靠手腕。大指触下F的同时,2指就要处于G的上方,刚才斜着的手要同时正过来。接着G、A(2、3指)两音的弹法不必多说,到了B和下一个C,即4指到大指时,要领与3指到大指又是一样的。上面讲的是上行。下行时的道理相同。在F到E的上方。大指到4指的连续也同样。音阶各音的力度、音量要均匀,唯最低音和最高音可稍稍强调一点,因为这是线条和转折处,要给人一个清楚的印象。手掌手腕基于平稳,并保持一定倾向性。腕、肘部保持自如感,配合手指的转换,尽可能提供“方便”。初学音阶,开始可先分手来练,以便听清每个音的质量是否合格、统一,转移位置感觉自如,检查指法是否正确,之后再着手练。左手上行和右手下行相同,下行和右手上行相同。
3.2克服常见缺点
以右手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个音是压下去的,弹后面的音时手指也都没有提前适度抬起做好触键的准备,指端与键面距离过近。甚至没有距离,于是只能用手腕生硬地压键,手腕随意每一音的弹下而颠簸一次。要注意手指的主动和独立,让手腕平静下来。上面的缺点最容易在3--4指和4--5指间发生。上行,3指弹下时,4指不用同时在一定的高度上准备着,而是也随3指下来了。下行同样,5指弹下时,4指不是同时准备好的,要格外注意4指不要被3、5指下触的动作带下来,而是要在那时做好触键前的准备。大指没有独立的触键动作,尤其在转移位置时,它处于手心下,触键不便,很容易依赖于手腕。正确的做法是,即使不便,也要保持大指本身的独立性。大指在上行移位时,没有提前到位(即该弹的下键的上方),只是在该弹时突然“斜冲过去”,破坏了平稳。与此相似,2指没有在大指弹下同时到达G的上方。下行时,大指弹下的同时,3指没有到达E的上方时,3、4指只能是斜着,而不是垂直向下的触键。没有用大指第一节的指侧触键,用了指尖或整个大指,造成转移手位的不便。小指不主动独立触键,被手掌外侧代替。手掌外侧可以协助一点,但决不能取消小指的独立动作。
3.3做到均匀的弹奏
首先在听觉上要想象出均匀、整齐的一串音阶。用这想象的标准调整自己的触键动作。无论多么不便,大指也要在掌心下寻求一点独立触键的空间。必要时,需单独练习3、4、5指的地方。手腕要积极有意地配合,不要僵硬,产生障碍感,而是自如、灵活地为手指提供最佳触键位置。
3.4选择适当的速度和力度练习音阶
音阶弹得速度快而又力度强,不是短时期练习所能达到的。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小孩,在速度、力度的要求上,应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慢的而又弱,是为了找到在最自然、最省力,腕和指最协调的状态下,弹出最均匀的音阶,经过长期练习,达到比较快而又强时,本质上应当依然是自然、省力、协调的状态和感觉。
必须注意:音阶练习不能过慢,无论一组八度或四组八度的音阶,都要作为一个整体去感觉,做到动作有连贯性。只有在连贯性之中,才能显示出呈阶梯状的音的序列来。过慢,每个音停留过长,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音,动作也会连贯不起来,还要削弱或失去音的阶梯性的声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