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小的钢琴学习者如何弥补生理劣势?
(2022-04-27 15:43:41)
标签:
365 |
3.1、正确的八度手型
进行八度训练的时候,手的姿势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手型应该是双手中间的手指尽量里见高一些,使手掌中空,不会防碍八度音的弹奏,而大拇指与小指则坚固有力地向下触键。整个手掌的形状应呈拱形,这样更有利于两端手指的支撑。手小的演奏者应将手腕稍微提高一些,可防止掌心由于过度伸张而贴在琴键上。如果在八度的断奏里,我们始终保持这样的手型,坚固而不僵硬,则无论在键盘上的任何位置都能发出饱满而富有弹性的音色。但要这样手型并使之成为习惯,我们必须借用节拍器,保持正确的手型,由慢到快,由单手到双手,用各个大小调的音阶来做八度练习,经过一些时日的锻炼,才能使双手形成一个“八度的模型”。而在手腕高低的问题上,曾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手腕应保持平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手腕应高于掌关节,成为最高点。对上述两种观点,笔者通过自身的演奏实践做了一些研究,研究中发现将手腕提高来演奏八度,优点是弹出的音响更洪亮,因为有了手腕的帮助,手掌的骨架支撑更坚硬,两端手指更容易站稳。缺点是提高手腕导致动作的轴心变成了手肘,从而降低了手的运动速度。而平放手腕演奏八度,手腕作为运动轴,运动速度较快,缺点是音量教小。由此可得出结论,提高手腕演奏八度的手型适用于八度的强奏,而快速的八度演奏应采用手腕平放的手型。
3.2、小指的单独训练
通过前文对八度演奏中诸多困难的分析可以发现,小指的疲软是造成弹奏不准确、外声部难以突出的主要病因。因此,在练习八度之前我们应先对小指进行单独的训练。
对于最瘦小的小指来说,练习的首要目的是使它变得坚硬而有力,从而弹出与其他手指一致的音色。如何让小指变得坚硬有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放松下坠练习”:将手抬到一定高度,绷紧小指,指尖对准任意琴键,其他手指放松张开。一切预备动作就绪之后,突然放松大臂及肩部的肌肉,让手臂像。“自由落体”一样掉落下去,而准备好的小指在琴键上瞬间站稳,让全部重力落在小指上。如此反复练习,即可达到锻炼小指的目的。
3.3、八度弹奏速度的训练
八度的弹奏速度是由手腕决定的。手腕作为手掌的运动轴,应保持一定的放松度,才能帮助手掌更快地抖动。如果手腕过于紧张就会使整个手臂僵硬而无法快速弹奏。一般情况下,手小的演奏者手的力量较弱,弹奏时更费力,心理与生理上都容易产生紧张感,使手腕手臂变得极其僵硬。要解决这一问题,演奏者应通过练习加强手指力量及手腕的灵活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在琴盖上进行手腕抖动练习:关上琴盖,将手自然地放在琴盖上方,手掌则保持坚硬的八度模型,按一拍符点(后半拍分别是两个音、三个音、四个音)的节奏进行练习。在练习时应注意小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不能过于松弛。手掌的骨架要牢固,两端手指更需要绝对的坚硬。而手腕必须放松并根据节奏做小幅度的抖动。抖动幅度如果过大,必然会降低演奏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将练习移至琴键上用同音继续练习。每一个钢琴家都可以通过练习获得八度的技巧,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在弹八度时都能与他鼓掌时的最快速度相当。
3.4、手臂肌肉耐力的训练
在演奏此类高级技术性片段时,所耗费的体力是超常的。而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演奏八度时所必须使用的小臂肌肉会因长时间用力而酸痛。手臂酸痛会给演奏造成极大的障碍,演奏者面对一些较长的八度片段时无法持续演奏而不得不降低速度或音量。因此,演奏者还必须进行手臂肌肉耐力的训练,以加强手的抗疲劳能力。手臂肌肉耐力的训练与体育项目耐力训练的原理一样,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加大练习量,延长练习时间,从而使手臂肌肉的机能及耐力得以增强。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采用在一拍内演奏四个音,再分别用2/4、3/4、4/4拍进行练习,旋律上可采用分解和弦的方式进行。
3.5、线条感的训练
要将八度演奏出线条感和方向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演奏八度时能使用的手指通常只有1、4指或1、5指的组合,拇指的连续使用无法将两组八度音程完美地连接在一起,而在快速的八度进行中,4、5指也不得不断开弹奏。那么,如何才能一气呵成地将八度弹奏出来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手臂、手掌骨架。在弹奏连续八度时,手掌要始终保持坚固的架子,即使在手掌悬空的状态下(即两个八度音程交替时的间隙)。手臂要始终起到带领的作用,根据音的走向,带动手腕、手掌连同手指一齐向目的地作横向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用4/4拍,一拍四个音,前两拍奏半音阶,后两拍奏音阶上、下行的方法进行练习。
上述这一系列快速八度技术的练习,主要针对小手的演奏人群。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假以时日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