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很多癌症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人们不禁要问,平时所进行的单位体检,难道不能发现?专家指出,常规体检很难早期发现癌症,专业的设备和医生,才能捕捉到早期癌变信号。防癌体检有三种方式:查找肿瘤标志物、内窥镜观察、影像检查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预防医学部主任、防癌体检中心廖振尔教授
每种肿瘤都有高危人群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预防医学部主任廖振尔教授说,肿瘤高发地区人群、常与致癌物质接触的人、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有癌前病变的人和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应至少做一次防癌检查,查什么视个体差异而定。
两广(主要是西江流域)鼻咽癌患病率是其他地区的20-30倍,这些地区的居民,如家族中有鼻咽癌病史,就应该做相应的筛查。而潮汕地区食管癌高发,这些地区的人应注意筛查。
廖振尔说,中国约有一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情发展有明显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应每半年主动进行一次检查,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检测甲胎蛋白,可达70%-80%的肝癌发现率。肝炎患者三个月到半年应做一次B超,密切监控。
目前确定病因的癌症只有宫颈癌
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越高,患甲状腺癌的几率越高,为此甲状腺癌更偏爱女性。甲状腺癌早期较容易发现。
与乳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基因突变、生殖因素、饮食营养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家族史最常见。而长期精神压力大、长时间雌激素代谢紊乱的女性,也容易患乳腺癌,为此,“女性35岁以后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4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或者TTM检查”。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有明确病因的癌症,即H PV感染。为此,有性生活三年后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筛查,如连续2-3年正常,可以延长间隔时间。
查有三种方式,三甲医院都能做
看似复杂的防癌检查,主要有三种方式:肿瘤标志物检测、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良性肿瘤、炎症、不良生活习惯等,会导致某些标志物指标升高,需要医生分析肿瘤标志物浓度超标水平、持续时间、指标是否继续上升,还要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根据内窥镜和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在广州,拥有相应检查设备和肿瘤防治专业人员的三甲医院都可以做防癌体检,其中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了广东第一家独立防癌体检中心。所有检查项目收费,都由广东省物价局规定,各医院差别也不大。
低剂量C T副作用小
不少人的担心X线有辐射,然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发现癌症有重要作用,医生通常会权衡利弊选择无射线的B超,但B超却不能早期发现肺部肿物,而肺癌缺乏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应该做专门针对肺癌的、低剂量的螺旋C T检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预防医学部主任、防癌体检中心廖振尔教授说,C T对人有一定的辐射,低剂量的则副作用小,能早期发现癌变。
40岁以上最好做一次肠镜防大肠癌
2012年广州市排名前五的高发癌依次为: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无论男女,大肠癌都是排名前三的高发癌症。廖振尔教授说,“这和家族病史有关,也与饮食习惯有关,比如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少吃水果蔬菜,导致毒素积累,造成免疫力下降,大肠癌就找上门了。”廖振尔教授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做一次肠镜。
三种检查配合,前列腺癌检出率很高
前列腺癌早期没有症状,而最经济、简单的筛查方法是直肠指检,但检出率不高。目前公认最敏感的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是P S A,P S A呈阳性,则还需彩超检查。三种检查配合,前列腺癌检出率很高。廖振尔建议,50岁以上人群如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特别是有家族病史的应每年进行前列腺癌筛查。来源:私人医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