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咏评弹·融会两俞杨振雄

(2018-03-21 00:22:59)
标签:

七律咏评弹

俞秀山俞振飞

杨振雄

西厢武松长生殿

阳春白雪

           http://s14/mw690/003VwxFezy7iTuJURCl2d&690

融会两俞杨振雄  

画工风竹友名流2,古典三编费运筹3

醉草飘然悲剑阁4,别兄凄切壮狮楼5

张生儒雅红娘俏6,盖氏阳刚徐老柔7

此曲固应天上有8,阳春白雪黯神州9


注:
      1、杨振雄(1920——1998),苏州人。从小随父亲杨斌奎学《大红袍》、《描金凤》,1944年起在江浙一带单档演出。同时致力于新书创作,1948年进上海,以自编自演之《长生殿》一举成名。//  两俞:俞秀山,(清嘉庆、道光时人),弹词艺人,创造了音域宽、曲调美的“俞调”唱腔,包涵了高亢与低沉,委婉与平直,刚劲与柔和;质朴无华而优美动听,如《宫怨》即其代表性唱段。/   俞振飞(1902——1993),昆曲表演艺术家,学识渊博,能诗善画,表演儒雅隽秀,倜傥不群。著有《振飞曲谱》、《艺术论集》等。俞振飞天赋佳嗓,唱曲时注重字、音、气、节,讲究声律、韵味。其表演气度或豪迈俊逸,或风流倜傥,均臻艺术高峰。//   杨振雄唱腔宗俞秀山调而揉合了俞振飞昆腔因素,创造了内敛挺拔、沉郁绵长,紧弹散唱、真假嗓并用的“杨调”。表演上借鉴了许多昆剧表演程式,并得到俞振飞、徐凌云的亲自指导,形成了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表演风格。   
       2、杨振雄擅画竹,他爱竹的挺拔清秀临风潇洒。其作品所馈赠者有“老听客”,也有“老首长”。他送陈云一幅墨竹扇面,陈云回赠他两幅书法条幅——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杨振雄友人中不乏书画名人和演艺名家,如朱屺瞻、程十发、谢稚柳、林散之、盖叫天、俞振飞、徐凌云、曹禺、李玉茹等等。
       3、杨振雄一生改编并演出了三部古典名著:《长生殿》、《西厢记》和《水浒 · 武松》。他以父亲的《太真传》为基础,洪升的《长生殿》为蓝本,并到图书馆学习唐史资料,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长篇弹词《长生殿》初稿。1949年又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成长篇弹词《武松》。1953年拜黄异庵为师说《西厢记》并充实修改整理成演出本,单唱词就有三百多篇。// 这三部长篇的编写花费了杨振雄一生的心血,同时也得益于他的一位“老听客”知己的长期悉心协助,就是笔名费一苇的沈月箴(又名沈忆萍)女士(1920--1981)。五十万字的《西厢记》于1981年出版,沈女士也于是年去世。杨振雄以七绝悼之:三十二年共一灯,夜深旧曲谱新声。南窗切磋西厢事,付刊今朝告慰君。
       4、《长生殿》中有《磨墨》、《醉吟》两折,演绎李太白“醉草吓蛮书”及醉呤[清平调]事。《长生殿》最后一回书《闻铃》,说马嵬坡缢死杨贵妃后,唐明皇入蜀经过剑阁时雨中闻风铃之声心中悲切思念杨妃。另有弹词开篇《剑阁闻铃》,是杨振雄杨调唱腔的代表作之一。
       5、《武松》的两回书:《别兄》、《杀庆》。武松奉公出差,武大一路送兄弟到狮子桥头,那依依惜别之情足使观者闻者感动泣下。著名剧作家曹禺轻易不掉泪,但听杨振雄一声声“我格好兄弟啊”时流了泪。武松回差时,武大已死于非命,武松找到仇人,在狮子楼斗杀西门庆。
       6、杨振雄在《西厢》里起的张生角色风流儒雅,起的红娘角色玲珑俏皮。我看过许多京剧名家的《红娘》和《西厢记》,里面的张生和红娘自然演得都好。但听了81回本的单档杨西厢,深感杨振雄的表演能力实在太强了,非但张生红娘,其他如莺莺的闺范风姿、法聪的精明谐噱、还有一个“杀人心逗起了英雄胆”“哇呀呀吼叫一声天地坍”的烧火僧惠明等等,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我博客里有一篇《小和尚,大文章》就是专门写法聪的。
       7、杨振雄虚心向京剧艺术大师“活武松”盖叫天和昆曲表演艺术家徐凌云学习,一武一文,一刚一柔,使他的舞台表演受益匪浅。盖叫天(1888--1971)因一位夫人薛义杰曾是弹词演员,因而也是个“老听客”,曾连续两个月听完杨振雄的全部《武松》,在赞赏的同时也不断给予情节与动作方面的建议和指导。徐凌云(1886--1966)常听杨振雄的《长生殿》,并帮其学习昆剧程式。徐凌云在昆曲票界声望很高。一次教杨振雄起雉尾生角色,杨顾了手势忘了眼神,顾了白口忘了表情,徐凌云就批评他说“你这个人真笨”!而杨振雄依旧每日登门求教,使徐老十分感动,便耐心帮教,使杨学到了许多昆剧手面、身段、眼神及扇子功的表演技巧。杨振雄在书台上既激情横溢又典雅飘逸,与盖、徐两位大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8、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杨振雄的说唱艺术在评弹界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他早年到北京演出时,《人民日报》和《曲艺》杂志都做了大篇幅报导。他也是“金唱片奖”的获得者。他除了三部长篇所留下的部分音像资料,还有如《剑阁闻铃》《昭君出塞》《紫鹃夜叹》《晴雯撕扇》等开篇以及《滚绣球》《海曲》等经他润色富有个性特色的曲牌,都已成绝响。
       9、1996年杨振雄抱病参加其弟杨振言从艺六十年演唱会,与邢晏芝、庄凤珠合说了一段《絮阁》,他已头发斑白面容憔悴,一句“小别重逢更觉美”出口,全场观众含泪鼓掌起立致敬。这是他最后一次登台。两年后,他的话本《长生殿》出版,了却了他最后的心愿。这一年,他走完了七十八岁的人生历程。他的正式弟子只有沈伟辰(1940--)和孙淑英(1937--),如今也是耄耋老人了。他的儿子杨聪虽然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但杨派艺术也已无力回天了。杨振雄出版了《长生殿》,但只留下几回录音,全本《长生殿》没人听到过。我曾写文章并当面建议徐惠新当此重任,徐惠新也面有难色。看来,作为大众说唱艺术里的阳春白雪,竟从此黯然失色了! 
 
杨振雄获第二届“金唱片”奖。前排左起:杨振言,吴宗锡,杨振雄,姚荫梅等。
杨振雄与杨振言《武松》里的场面。
http://s7/mw690/003VwxFezy7iTtHaWr4f6&690
杨振雄与其子杨聪演〈武松〉;与孙淑英、刘韵若演〈长生殿 · 絮阁〉;与余红仙演〈西厢〉。
杨振雄弟子沈伟辰(左)与孙淑英(右)。她俩传承了杨振雄〈西厢〉的二十回本。
http://s1/mw690/003VwxFezy7iTtsW92Me0&690
http://s12/mw690/003VwxFezy7j30BlST91b&690
俞振飞(右一)徐凌云(左二)为杨振雄兄弟俩说戏。右图为杨振雄与其创作合作者费一苇女士。
 http://s10/mw690/003VwxFezy7j35TPYale9&690
杨振雄画风竹图。

http://s11/small/003VwxFezy7iTtB45FE7a&690
 陈云给杨振雄的条幅。林散之给杨振雄写的孟浩然〈春晓〉。朱屺瞻给杨振雄画的荔枝图。

http://s9/small/003VwxFezy7iTtBosoU28&690
杨振雄的折扇大都为书画名家绘赠,杨振雄视为珍宝。
 
                                                                   (本文所有图片均采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