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二年级上册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公开课教案

(2015-08-20 16:44:04)
标签:

转载

学情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 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 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一)识字

   1 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 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二)赏读

   1 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 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 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三)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作业

1.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

教具准备:幻灯片两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老师布置了三个自学题,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幻灯片出示:

1.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直接出示三个自学题,并切入教学。这样的切入具体、有效,奠定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在此基础上有序地展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呈清晰的块面结构。]

二、正确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1.自由读全诗,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

2.请五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好吗?

 [自由读、抽读、再自由读、齐读。虽然表面看花了时间,但这种时间是应该花的,教学时间就应该用在学生读得不熟处、理解不清处、悟得不深处。]

三、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1.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老师觉得这首诗既美又有趣,还很有意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首诗。

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呢?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3.朗读感悟第二节诗

师:我们先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将孩子送出家门的,自由读第二节诗。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的是什么呢?用——标出来。

板书:降落伞

1)光有降落伞行吗?还得有什么?哪怕是微微的、轻轻的风。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

师: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都出发,这是书上说的哪个词语的意思,把它画出来。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师:谁来体会,谁能不看书读,可以试试,能背的一起背。

2)这时的孩子们多么自豪啊,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他们在蔚蓝的天空里飞呀飞呀,他们会飞到什么地方呢?

师:你能不能用“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  ),(  )就是它的家”这样的句式说话。

3)蒲公英妈妈请风婆婆帮忙,把孩子送到了他们想去的地方,你觉得蒲公英妈妈怎么样?你喜欢蒲公英妈妈吗?让我们来想像当时的情景,夸夸蒲公英妈妈,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师:蒲公英妈妈借助了谁的力量把孩子送出去旅行的呢?

4、朗读感悟第三、四节诗。

师:像蒲公英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来看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是怎样送孩子出去旅行的,读读第三、四节诗,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知道他们的办法了吗?

1)(简略引导学生理解第三节诗)谁来说说苍耳妈妈的办法?

2)知道铠甲吗?这带刺的铠甲有什么妙用呢?

3)想像训练:

出示幻灯片创设情境:小兔跑过去,苍耳会说;“小兔小兔停一停,搭个车,带我去远行。”你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从苍耳身边经过,苍耳又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4)这节诗怎么读呢?谁能不看书读。抽背。

师:苍耳妈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师:豌豆妈妈为娃娃准备了什么,又借助了谁的力量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豌豆荚,听,什么声音?(动作体会“脆、响、有弹性”,反复体会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5)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教师引导朗读: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6)我们来读读这节诗,你想怎么读?自由朗读,自己体会,自己背诵,可坐可站可做动作。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5、朗读感悟第五节。

师:像蒲公英、苍耳、豌豆这样的植物妈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方法呢?自己读读第五节诗。

师: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现在再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受。

 [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

师:是的,这确实是一首非常美、非常有趣的诗,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你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站起来读,可以做动作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师:今后,你要是拿到喜欢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拓展阅读

(出示问题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1.谁愿意把你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对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适时点拨)

2.(出示鸟帮石榴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仔细观察,和同学一块讨论讨论,它可能是采用的什么方法传播种子呢?

3.(出示《植物》一书)老师这里也有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很快地知道书里有没有我们要查的资料呢?(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平台展示查阅的过程,教学生查目录的方法)

书里有好多好多有用的有趣的知识,同学们赶快去阅读吧。

 [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