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格尔《小逻辑》解读(10)

(2013-10-30 22:02:11)
   B.现象(Die Erscheinung)
    “本质必定要表现出来。本质的映现(Scheinen)于自身内是扬弃其自身而成为一种直接性的过程。此种直接性,就其为自身反映而言为持存、为质料,就其为反映他物,自己扬弃其持存而言为形式。显现或映现是本质之所以是本质而不是存在的特性。发展了的映现就是现象。因此本质不在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而即由于本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实际存在就是现象。
      附释:实存被设定在它的矛盾里就是现象。现象却不可与单纯的假象相混。假象是存在或直接性最切近的真理。直接性并不是指独立自倚之物而言。反之,直接性只是一种假象,既是假象,它就概括地被看成是本质单纯的自身存在。本质最初是映现在自身内的全体,但它并不停留在这种内在性里,而是作为根据进展到实存,而这个实存的根据又不在其自身内而在他物内,也只是现象。”(p275)
      黑格尔在这里给人留下了很大的疑问:假象为什么是比现象更接近真理?黑格尔在这本书里没有深入阐述。可能大家有疑问,需要读者诸君自己发挥独立思考。
     “现象是存在的真理,是比存在更为丰富的范畴,因为现象包括自身反映和反映他物两方面在内,反之,存在或直接性从是片面的没有联系的,并且似乎只是单纯地依靠自身。再则,说某物只是现象,总暗示着那物有某种缺点,其缺点即在于现象自身有了分裂或矛盾,使得他没有内在稳定性。比单纯现象较高一级的范畴就是现实(Wirklichkeit),现实就是本质范围内第三阶段的范畴,稍后即将予以讨论。”(p276)
           对于现象和本质,黑格尔的逻辑学是这样层层推进的:存在(定存、持存、实存)——现象(内容和形式)——现实(原因结果)。
     我们 可以这样解读:现象的存在包含着真理,现象比存在更为丰富。现象既是自身反映,又是人对它的反映。现象是人感觉到、认识到的存在。原始的存在是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可以说是一种假定,称之为定存。 定存概念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形式,或者说有了质料,或者说有了具体的规定性,称之为持存。就是上文提到的“本质的映现(Scheinen)于自身内是扬弃其自身而成为一种直接性的过程。此种直接性,就其为自身反映而言为持存、为质料,就其为反映他物,自己扬弃其持存而言为形式。”(p275)    存在到了实存的阶段,存在的内容就愈加丰富起来了,实际存在就是现象。请.注意这种丰富多彩的现象不仅仅是出现的物质现象,更重要的是出现了精神现象。包括人类精神现象中,出现的上帝的形象,或者说想象。 
     “本质最初是映现在自身内的全体,但它并不停留在这种内在性里,而是作为根据进展到实存,而这个实存的根据又不在其自身内而在他物内,也只是现象。当我们说到现象时,我们总联想到一堆不确定的具有杂多性的实际存在着的事物,它们的存在纯粹是相对的,因而没有自身的基础,只能算作一些过渡的阶段。由此即可同时看出,本质并不徘徊于现象之外或现象之后,无宁可以说,本质似乎以它无限的仁惠,让它的假象透露在直接性里,并予以享受定在的欣幸。于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现象便不站在自身的脚跟上,它的存在便不在自身而在他物。作为本质的上帝,当他让其自身显现在不同阶段的实存中,也可以说具有创造世界的大仁,但同时他又是超出于这世界的大力量,并且又是正义,可以使得这个实存世界的孤立自存的内容,表现为只是单纯的现象。”(P275)
        因此现象既是自身反映,又是反映它物。说某物只是现象,暗示某物有某种缺点,这种缺点即在于现象自身有了分裂或矛盾,使得他没有内在稳定性。这是事物的内在矛盾反映在现象上,就使人感到迷惑。复杂多变的现象难以使人发现本质。更由于假象的出现,使得真像难以辨别。特别是事物现象和精神现象交杂在一起,人的认识并不是一定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更难以确定事物的真正的本质。                
      (a)现象界(Die Welt der Erscheinung)
     “凡现象界的事物,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着的:它的持存直接即被扬弃,这种持存只是形式本身的一个环节;形式包含持存或质料于自身内作为它自己的规定之一。这样,那现象界的事物,便以这形式亦即它的本质、它的有别于其直接性的自身回复当作它的根据,但是,这样一来,它就只是以形式的另一种规定性当作它的根据罢了。它的这个根据仍然同样是一现象界的东西,于是,现象便继续前进,成了由形式来中介持存,亦即由“非持存”来中介持存的一种无限的中介过程。这种无限的中介,同时也是一种自身联系的统一,而实际存在便因此发展成为一个现象的整体和世界,为一个自身回复了的有限性的整体和世界。”(P277)
      黑格尔把现象作为很重要的范畴,称之为“现象界”。现象只是以形式的另一种规定性当作它的根据罢了,这就是形式。现象越来越丰富、复杂,造成了形式的多样化。现象通过形式来反映自己,持存作为这种无限的中介,同时也是一种自身联系的统一,我们可以理解持存就是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已,或者说是存在发展的中介,而我们需要把握的是实存。而实际存在便因此发展成为一个现象的整体和世界,我们通过实际存在能够认识现象世界,也是认识自身回复了的有限性的整体和世界。
        (b)内容与形式(Inhalt und Eorm)
     “ 现象界中相互自外的事物是一整体,是完全包含在它们的自身联系内的。现象的自身联系便这样地得到了完全的规定,具有了形式于其自身内,并因为形式在这种同一性中,它就被当作本质性的持存。所以,形式就是内容,并且按照其发展了的规定性来说,形式就是现象的规律。但就形式不返回到自身来说,则这样的形式就成为现象的否定面,亦即无独立性的和变化不定的东西。这种形式就是〔与内容〕不相干的外在的形式。”(p278)
     现象既是有自身的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有现象和人认识的外部联系。现象的自身联系便这样地得到了完全的规定,具有了形式于其自身内,按照其发展了的规定性来说,形式就是现象的规律。但就形式不返回到自身来说,即人的认识可以抽象出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与内容〕不相干的外在的形式。内容和形式,两者都同等重要,因为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如一幢建筑物,既是和它的建筑材料(内容)有关,也是和它的建筑风格(形式)有关;一部戏既是和它描述的剧情内容有关,也是和它反映的艺术样式有关。
       一般的具体的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是同一的,或者是很好区分。哲学研究的内容和形式与之相反。黑格尔说:“进一步就内容与形式在科学范围内的关系而论,我们首先须记着哲学与别的科学的区别。后者的有限性,即在于,在科学里,思维只是一种单纯形式的活动,其内容是作为一种给予的〔材料〕从外界取来的;而且科学内容之被认识,并不是经过作为它所根据的思想从内部自动地予以规定的,因而形式与内容并不充分地互相浸透。反之,在哲学里并没有这种分离,因此哲学可以称为无限的认识。当然,哲学思维也常被认作是单纯的形式活动,特别是逻辑,其职务显然只在于研究思想本身,所以逻辑的无内容性可算得是一件公认的既成的事实。如果我们所谓内容只是指可以捉摸的,感官可以知觉的而言,那么我们必须立即承认一般的哲学,特别是逻辑,是没有内容的,这就是说,没有感官可以知觉的那种内容。”(p280)
        (c)关系(Das VerhaBltnis)
       黑格尔在“关系”这一章节里,谈了两种关系:一是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二是内部和外部的关系。
     “(a)直接的关系就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就是全体,并且是由(形式的)诸部分、由它自己的对立面所构成。这些部分彼此是不同的,而且是各自独立的。但只有就它们相互间有同一联系,或就它们结合起来而构成全体来说,它们才是部分。但是结合起来就是部分的对立面和否定。”(p281)
       注意黑格尔这里说的的全体与部分的关系,主要是指本质方面的联系。黑格尔这里说的“真”与“不真”也是指概念或者本质,不是指事物的真实性。
      “在这里,一般地须记着,在哲学讨论里“不真”一词,并不是指不真的事物不存在。一个坏的政府,一个有病的身体,也许老是在那里存在着。但这些东西却是不真的,因为它们的概念〔名〕和它们的实在〔实〕彼此不相符合。”(p282)
        “譬如,一个活的有机体的官能和肢体并不能仅视作那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因为这些肢体器官只有在它们的统一体里,它们才是肢体和器官,它们对于那有机的统一体是有联系的,决非毫不相干的。只有在解剖学者手里,这些官能和肢体才是些单纯的机械的部分。
但在那种情况下,解剖学者所要处理的也不再是活的身体,而是尸体了。”(p282)
          黑格尔所说的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一种本质上的联系,不能对本质割离。黑格尔所说的真与不真的关系,是指名与概念不能割离。事物的真实性必须是概念和事实相符合。
         “(β)因此上述那种全体与部分的关系中的唯一和同一的东西,即出现在那种关系中的自身联系,乃是一种直接的否定的自身联系,而且也可说是一种自身中介的过程,在这过程里,那唯一和同一的东西(即自身联系)本是与差别不相干的。可是这自身联系既是否定的自身联系,它就对自己本身作为自身反映而形成的差别持排斥态度。并且把自己设定为反映他物而实存着的东西,而且反过来,又把这种反映他物引回到自身关系和无差别。这就发展到力和力的表现。"(p283)
       注意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力和力,主要并不是物理学上的力。黑格尔所说的力,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黑格尔认为,力是一个自身即具有否定性的联系于其自身内的全体,因为是这样的全体,所以它自己不断地排斥它自己,表现它自己。这可能是黑格尔指事物的内力。
     力是一个自身即具有否定性的联系于其自身内的全体,因为是这样的全体,所以它自己不断地排斥它自己,表现它自己。
      “(γ)内即是根据,而根据乃是现象和关系的一个方面的单纯形式。换言之,内即是“自身反映”的空洞形式。与“内”相对的为外,外是这样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同样是关系的形式,不过它是关系的具有“反映他物”的空洞规定的另一个方面的形式。”(p288)
         “通过力的表现,内便设定为“实存”。但这种设定乃是通过种种空虚的抽象而起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过程在自己本身中消逝成为一种直接性,在这种直接性里,内与外是自在自为地同一的,内外的区别仅被规定为一种设定起来的东西。这种内外的同一就是现实(Wirklichkeit)。”(294)
          内力和外力都是对事物的存在产生作用,伟大行为的动机就是内力的作用,如爱国心、正义感、宗教真理等,成为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