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图示与图式
(2020-11-19 16:55:06)
标签:
图式图示图式理论 |
分类: 知识储备 |
【图示】
用图形、图表或其他直观方法来表示或阐明某类事物,尤指显示细节或空间关系。这类说明往往比较直观,浅显易懂,便于记忆。所以图示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具体是指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
【图式】
图式(schema),根据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图式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结构,是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认知理论把图式定义为从心理学理解认知的基本构造单元。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Piaget、Rumelhart等人认为图式由表示概念要素的若干变量所组成,是一种知识框架及分类系统;
语言学家Carroll把图式看做是语义记忆的一种结构。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图式有不同的表述,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图式是一种结构。图式的提出者是康德。
【图式理论】
所谓图式理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为基础的理论。该理论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首次提到。
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概括起来,现代图式理论主要有以下要点:(1)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也就是说,图式既描述事物的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2)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variable)或槽道(slot)。例如:动物的图式包括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图式包括有翅膀、有羽毛、能飞等。总之,一个符号、一种物体等均可以看成是一种图式。
后一篇:辨析:ROM与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