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进行绘本课堂教学?_从一堂绘本教学开放课对绘本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4-05-28 18:32:37)
标签:

教育

分类: 阅读推广之路

                 怎样进行绘本课堂教学?

               —从一堂绘本教学开放课对绘本课堂教学的思考

  

                                       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   彭志辉

          近日,在长沙市小语会的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一所参与绘本分级阅读课题实验学校的一堂绘本教学课,该堂课选用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绘本《彩虹色的花》,面向的学生是该校二年级的孩子。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风格极其独特的作品。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印象深刻,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一朵彩虹色的花,将自己的花瓣都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了,最后,自己却被覆盖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梦想还在继续,当春天来到时,新的花朵又在阳光下绽放开来﹍﹍

        上课伊始,授课老师的话就深深吸引了我,“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这对于特别爱读书的人来说,这正是我们的心声啊!而绘本阅读确实正是开启低龄孩子们走入阅读之门,感受阅读快乐的很好的途径,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绘本阅读两者结合起来,这也正是很多有思考爱阅读的语文老师所作出的有成效的新尝试。

     今天的这堂绘本课,可以看出老师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制作的课件、精美的头饰、人手一本的绘本,还有其它班孩子创作的画等等。整堂课的上课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版块,一是导入后让学生观察封面上的花来介绍这朵花;二是给学生提出三个阅读提示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本书;三是让学生上台来表演这个绘本故事;最后让学生想象在重新出现的彩虹色的花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同步展示其他班孩子创作的画,布置孩子们回家完成。

        这堂课,我最赞赏的一点就是老师能给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彩虹色的花》,而这是在我们平时的绘本课堂教学中很难做到也忽视的一点。在绘本课上,为了教学的方便,也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都是采用PPT投影阅读。哪怕是在我自己给孩子们上绘本课时,也是采用这种办法,但是我强烈的感觉到,课堂上的绘本课堂ppt共读不能取代书本阅读。在我的一堂绘本课的课堂反思中我曾这样写道:“

                绘本课堂ppt共读不能取代书本阅读

     在绘本课堂教学时,为了师生共读和互动的方便,教师往往都是采用把绘本制作成PPT进行教学。这样的好处确实很明显,有趣的故事情节,精美的图片,往往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住了孩子们。但是,一个绘本、一本书,并不能就此随着PPT播放的结束而结束下来。课堂阅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再次进入书本阅读。同时,阅读书本往往能收获比单看ppt更好的效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效果。我比较下来,两者有如下差异:

1、            阅读书本比ppt图片更细致、更完整。

   比如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霸王龙出现都是整幅的大照片,占据了两版的页面,阅读书本可以更形象具体。而《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画面内容较多,在ppt阅读时图片下面的小老鼠一家的情况很难看得清楚细致。

   书面阅读所带来的视觉享受确实是其它方式所无法取代的。

2、            阅读书本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节阅读时间。

在书本阅读时,孩子除了能观察更仔细,阅读更细致外,每个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调节每面的阅读时间,对于喜欢的内容可以多阅读一会,对于难以理解的画面也可以看得更细致一点,甚至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当然,结合自己对儿童阅读的学习理解,结合自己对于绘本教学的实践,对于这堂精心准备的绘本课,其实,带给我的是更多的疑问和思考,绘本课堂教学到底该怎么上呢?结合《彩虹色的花》,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绘本课堂教学中要巧妙的构思和不断提问吗?

在《彩虹色的花》这堂课上,老师的导入就花了一定的时间,然后,又像语文课一样,拿着书的封面,让学生来描述这朵样子,极力让学生让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朵花,直到学生说出“五颜六色”这个词语帮助老师板书上为止,然后,又出示花的结局,让学生来猜一猜,花遭遇了什么?

其实,我一直觉得阅读课不是语文课,绘本课千万不能当语文课来上。绘本课堂上一开始就把那么多问题交给孩子,相信即使再爱听故事的孩子也会反感。

在指导家长亲子共读时,我就一再强调,家长们只管给孩子买书大声读故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问孩子问题写读后感布置作业什么的。哪怕是在我平日的阅读课堂上,我也是尽量少提问题少布置作业给孩子,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共读者,不是主导者和权威。为什么在低段要倡导绘本阅读,就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识字量不够,而图片可以帮助理解,而我们大人理解图片的能力其实不一定就比孩子强到哪里,绘本阅读,正可以实现大人和孩子一种真正平等的交流。就比如我和孩子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孩子从读图发现的细节就比我多,是他们通过读图发现妈妈的肚子一天天变大了,发现了小老鼠一家有趣的生活。

所以,老师给孩子的绘本阅读课可以上得很轻松,先给孩子们读题目,读读图文作者,读读扉页等等,然后用很好听的声音给孩子们读整本书的文字,让孩子们静静听默默看图就可以了。

 

二、绘本课堂教学就让孩子自己读行吗?

   这堂课因为人手一本书的便利,也许老师想像语文课上一样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老师在导入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孩子们自主阅读。二年级的孩子,也许能认识绝大部分字,大部分孩子已经能自主阅读了。但是,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就特别强调过,哪怕孩子自己能独立阅读了,父母和老师也要读书给他听。特别是图画书的阅读,因为图画书不仅仅是读字,更重要的一点还要读图,如果孩子只顾勉强去通过识字来了解图画书的故事,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图画阅读,这也就失去了图画书阅读的快乐。

   个人觉得,绘本课堂上,老师首先应该慢慢地用讲故事的语调给孩子大声朗读图画书,让每个孩子都静静地欣赏画面聆听老师的声音真正走入故事。伴随着老师故事讲述的结束,往往大部分孩子都还会继续沉浸在故事中。如果孩子感兴趣或者还没有听明白,老师给孩子再读一遍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再让孩子自己打开书本来阅读,这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三、绘本课堂中需要形式多样化的表演和学生创作吗?

    在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薇薇安·嘉辛·佩利所记录的带领她幼儿园的孩子《共读绘本的一年》一书中,整整一年,师生共读了李奥尼的图画书,讲故事、做表演、画海报,还跟故事作者通信,台湾著名阅读推广人方素珍老师在讲座中也不断向大家展示台湾孩子们的“绘本小书”,其实,由绘本延伸开的活动是非常多的。个人觉得,这些活动都是非常好的,但是有几点前提,首先就一定要建立在孩子对该绘本非常熟悉、特别喜爱的基础上,绘本,是值得多读并且每读一遍肯定又会有新收获的,而且,每个孩子都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课堂上的这种初读,我们真不要给孩子弄太多的形式,先朴实的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就可以了。

而在开放的这堂课堂上,老师在孩子自主阅读后就让孩子进入表演了,孩子对于这本书一点不熟练,怎么能真正表演好呢?而且老师在鼓励孩子上台来时还对说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说都可以,其实,这又是绘本教学的大忌。绘本文字少,但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后才下笔的,《可爱的鼠小弟》的文字作者中江嘉男就说,他每天只写一句话。我们应该更多的让孩子感受这种优美的原汁原味的文字,从而更丰富自己的语言。

在该堂课的结尾,在老师引导孩子自己模仿创作时,老师首先出示朗读了其它班孩子的一些作品,个人认为也是多余,读好这本书,欣赏图画文字大家的这本经典就能给孩子很多启发了,取法乎上,至少也能得之乎中了,何必再多此一举呢?

 

四、怎么安排一堂课的绘本教学?

当然,一本绘本,哪怕老师重读两三遍,也不够一堂课的时间,怎么安排好这一堂课呢?我觉得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主题阅读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绘本课堂中来。比如我在给学生上绘本课时,低年级第一堂绘本课就是爱的主题绘本,在一堂课上,我给孩子们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四本绘本,在另一堂宫西达也的绘本课中,我给孩子们读了恐龙系列的三本,在我当时的课堂反思中,我这样写到:“

       低年级一堂课中引入同系列多本绘本的思考

  听过看过很多低年级的绘本阅读课,往往流程是一节课师生共读一本绘本,然后就此绘本内容练习说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因为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喜爱,这种方式也很深受学生喜欢。但笔者认为,一节课读一本绘本的效率过低,不利于大量的语文积累。同时,一直认为,语文不是老师教会的,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有着广泛阅读的孩子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所以,笔者尝试在一节课中引入同系列的多本绘本进行课堂阅读。

  在本堂课中,《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都是有关父母爱孩子的主题,和孩子们的生活很亲近,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读完一本后,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又引入同时兔子母子的《逃家小兔》,当然故事内容和风格都不同了,但孩子们说感受到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后面《我爸爸》和《我妈妈》的引入就水到渠成了。一节阅读课下来,马不停蹄,但愉悦的阅读让我们并不感到疲乏,师生一起沉浸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在一节课中引入同系列多本绘本,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

1、   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课堂的过于拖沓。

2、   同系列不同的绘本适合不同孩子的口味,每个孩子在其中都能读到最能打动自己的一本或几本。

3、   能大量积累语言。多接触阅读到更多好书

笔者认为,课堂的课外阅读课更多起一个引领作用,引领孩子们阅读到更多好的课外读物。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优秀读物推荐给孩子们,也许在课堂上接触过这本书以后,孩子留下了印象,在接下来孩子们自己选书阅读的时候,孩子对这本书更亲近也更愿意重新进行书本阅读了。”

 

      综上几点,个人觉得阅读课是非常简单朴实的,不需要过多的准备也不需要太多的道具,老师也无需太多的压力,大声读好书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徜徉在书海中就足够了。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们围绕着书进行这平等的交流、阅读、讨论,通过图画和文字激发着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在课堂之后还想迫不及待拿起这本书重读,愿意和老师同学再次分享自己阅读的快乐,这就是我们真正的阅读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