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日心说的学术贡献
标签:
哥白尼日心说科普文化 |
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
他出于自然规律的说明应该是简洁的观点,经过几十年的观测、计算、研究,最后才发现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等行星皆围绕太阳旋转的日心说,即能完全与地心说观测的数据一致,又能使解释自然规律简洁许多。
http://s9/mw690/d627c2d7tx6C6glqseAf8&690
日心说优于地心说的地方
尽管哥白尼发表日心说时,还缺少证据,证据姗姗来迟,甚至晚至约300年。但是日心
说还是被一个个迟到的证据证实,能自然地解释很多现象。
1、解释一年中温度的变化、白昼长度变化。地心说认为,昼夜交替是太阳绕地球运动形成的。那么,太阳绕地球一周365天,每天的情况都一样。可事实是,365天中,昼夜的长短,冷暖温度,相差非常大。日心说能够很自然地定性说明这种情况,昼夜是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的长短和一年中冷暖的变化,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
2、行星逆行现象
3、金星的盈亏和满月现象
4、发现木星的卫星
还有200年后才观察到的地动的最有力的证据——
5、恒星视差现象。
日心说的学术贡献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最大的进步是把太阳放在宇宙中心,最大的优势是简洁。他去掉了地心说的本轮,在形式上简化很多,计算也简单得多。
哥白尼日心说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历史的局限,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他保留地心说的“匀速”和“圆周”的原则,企图用尽可能少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来描述行星体系,没有彻底摆脱本轮均轮体系的束缚。
为了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哥白尼用了34个圆周。他虽然推翻了托勒密的“九重天”宇宙体系,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不动的“外壳” 。
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错误的。意大利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扩展了这个理论,他提出太阳系实际上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
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66年以后,开普勒仅用了7个椭圆就把天体的运动描述的一清二楚。和开普勒相比,哥白尼的宇宙体系的不彻底性是很明显的。
从日心说的提出,不被人们接受,到众多证据证实日心说的正确,都没有使日心说完全取代地心说——日心说的预言的精确不比地心说强。直到开普勒依据第谷的观测数据,总结归纳出天体运行三定律,说明和预言的数据比地心说更多,更精确,日心说才真正战胜了地心说,取代了地心说。
天体运行三定律,怎样为天体立法?看下一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