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路上】探访“三晋名刹,太原地标——永祚寺双塔”

(2017-01-25 21:55:23)
标签:

杜江

讲师杜江

培训师杜江

永祚寺

双塔寺

分类: 在路上
 
      2017年1月25日,专程来到“双塔寺”,细细品味了这座三晋名刹、太原地标!对于“双塔寺”,可谓熟悉而陌生。
      熟悉,是因为家就在双塔的不远处,小时候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得到,常去玩耍。陌生,是因为去过很多次,却没有一次能静心品味,关于塔的来历也只是只言片语。
      应了那句话:熟悉就没有风景!在外地出差时,都会非常珍惜每一个所到之处的景点 ...... 忽然,想起自己家门口久负盛名的“永祚寺双塔”。
 
 
【双塔寺】
 
双塔寺,本名“永祚寺”
因寺内有两座耸入云端的明代砖塔,才被人们更习惯的称为“双塔寺”
“双塔凌霄”是古太原八景(阳曲八景)之一
被誉为晋阳奇观
双塔是太原市的市标
是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
也是我国现有最高的双塔
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是万历年间缙绅学士在科举制度之下
为“昌文风,兴文运”,以开太原之文明而兴建
 
 
【永祚寺】
 
《诗经》中记载“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说文解字》中讲“永,水长也;象征水巠理之长“,”祚,传也,福也”
《晋书·乐府》中说“永祚,犹远祚也”
寓意:永远流传,万世不竭
 
 
永祚寺的独特之处在于
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布局
而是坐南朝北
原因在于寺庙是依山势而建
 
 
我国已故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门额“永祚寺”
 
左右各有一座配殿
东侧开辟为展厅,西侧是客服中心
 
 
在第一进院远眺双塔

 

二进院门前的石狮

http://s14/mw690/003V8YIvzy78glz4C3Hed&690

 

二进院的大门

康熙年间阳曲县知县戴梦熊题写的“祗园胜境”

 

http://s4/mw690/003V8YIvzy78glMrd07c3&690
牡丹园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lMAIIsb4&690

 

二进院内仰望双塔

http://s16/mw690/003V8YIvzy78glNu0hxbf&690

http://s3/mw690/003V8YIvzy78glMJ5Xc62&690

 

【永祚碑】
 
      1997年,永祚寺建成400周年,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古典文学家,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共和国艺术家”称号获得者姚奠中先生特别撰文“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
      2010年,98岁高龄的姚先生将六百余字的“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书丹挥毫。双塔文管所将其勒石上碑,立于寺内。2011年5月,99岁高龄的姚先生亲临永祚寺参加了捐赠与揭碑仪式。
     《永祚碑》高3.38米,正面为行书体“永祚双塔四百周年记”全文,碑阴为姚先生弟子梁兴国书丹的楷体“姚奠中先生简介”

 

http://s9/mw690/003V8YIvzy78gmmTOvm48&690

 

【牡丹赞碑】
 
      2005年,中国当代知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原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张颔先生撰写了“紫光凝瑞,星气所钟,岁运五百,贤者”的永祚寺明值牡丹赞。
      2015年,双塔寺文管所将牡丹赞勒石碑上,供游人鉴赏。《牡丹赞》碑高3.4米,正面为篆书体诗文,碑阴为姚国瑾先生书丹的隶书体“张颔先生事略”。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mmMugQac&690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lMPqk109&690

http://s3/mw690/003V8YIvzy78glMVHvY02&690
      这块石头印象深刻,记得在小时候,大概是二三年级(刚学完“神笔马良”),学校组织参观双塔寺,模糊记得是拍打这块石头,石头就会有叮咚的回声,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拍打嬉戏...... 这已是将近25年前的故事了......


http://s2/mw690/003V8YIvzy78glN3wmR61&690

 

寺内的迎春活动:“双塔喊你过大年 — 山西古建筑图片展”

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

山西木结构建筑更有“木建筑宝库”的美誉

 

http://s9/mw690/003V8YIvzy78glNorXy88&690

 

牡丹园西侧墙壁的历代名家石刻

http://s1/mw690/003V8YIvzy78glNBIwEe0&690

 
两对儿双塔

在雾霾中的双塔宛若仙境

http://s3/mw690/003V8YIvzy78glNdG7g72&690

 

三进院的大门

书法家张颔撰写的楹联

“风藻无穹帖爱宝贤花爱紫,因缘有会寺求永祚塔求双”

 

http://s8/mw690/003V8YIvzy78goF4hmf17&690

 

【第三进院】

 

永祚寺的另一特点在于殿宇未用一钉一木
殿宇的柱、檐、斗拱、雀替、垂花柱及图案全部用青砖磨砌而成
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砖结构建筑”
也是国内唯一的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式建筑组成的寺院
 

http://s11/mw690/003V8YIvzy78goF9YL09a&690

 

【大雄宝殿】
 
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公元1608-1612年)
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
面阔五间,长19.35米,深11.3米,为两檐楼阁式建筑
整个殿宇不用梁架,不用一木,全为砖砌,雕工精湛,造型独特
是“无梁砖仿木建筑”的代表作
殿内现供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


http://s3/mw690/003V8YIvzy78goFg3e282&690

 

仿木砖雕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oFtdPC5c&690

http://s2/mw690/003V8YIvzy78goFylH341&690

 
【明代牡丹】

 

大雄宝殿前的明代牡丹是永祚寺一绝

名为“紫霞仙”,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除紫霞仙外,文管所广拓田圃,引进了160多个品种共6500株牡丹
2016年已举办至第33届“双塔牡丹艺术节”
 
http://s8/mw690/003V8YIvzy78goKGb8Hd7&690

 
大殿前的一颗古丁香

 

http://s6/mw690/003V8YIvzy78goJbnwNc5&690

 

【西配殿:禅堂】


东西配殿是与大雄宝殿同期的建筑

面阔五间,长22.5米,进深9.5米

为穹窿形无梁砖仿木建筑

是僧侣诵经念佛的场所

 

http://s14/mw690/003V8YIvzy78goJs8klfd&690

 
【东配殿:客堂】

原为寺僧待客之所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oJy0ny74&690
禅堂与客堂内的佛像早已遗失在历史的烟波中

现已开辟为展厅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yVLO2g2c&690
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洞

 

http://s7/mw690/003V8YIvzy78goKz9Fsf6&690


门洞之后是方丈院

并有楼梯通往二层三圣阁

 

http://s15/mw690/003V8YIvzy78goJDWou6e&690
三圣阁的砖雕屋檐与斗拱


http://s8/mw690/003V8YIvzy78goJIROD87&690

 

【三圣阁】

 

三圣阁,原名观音阁,供奉南海观音大士

面阔三间,长16.75米,深9.7米,为单檐歇山式无梁高阁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oKhRbP09&690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oKbFhO7c&690

http://s6/mw690/003V8YIvzy78goJO3rvf5&690

 

现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普陀塑像均为1985年由原紫竹林寺迁来

 

http://s15/mw690/003V8YIvzy78goJVWKW4e&690


殿内的顶部是砖雕藻井
层层出挑,叠涩而上,形成套拱

筑成下大上小的砖砌藻井

是无梁式殿阁中的珍品

 

http://s4/mw690/003V8YIvzy78goK5Xmb03&690

http://s6/mw690/003V8YIvzy78goKnD2R75&690

 

东方丈院

大雄宝殿两侧各有一座方丈院

http://s4/mw690/003V8YIvzy78goKtGXp03&690

 

方丈室正在展出的是妙峰禅师生平

妙峰禅师于万历年间扩建了永祚寺,修建了宣文塔,成就了“双塔并峙”的盛景

 

http://s16/mw690/003V8YIvzy78goTAjq7ef&690


【妙峰禅师】

明代高僧,建筑家,被誉为“佛门鲁班”,万历皇帝封其为“护国禅师”

妙峰禅师一生所到之处无不有其建筑的杰作

石窟、寺院、铜殿、佛像、佛塔、大桥

......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oTGZmYa4&690

http://s3/mw690/003V8YIvzy78goKOdMu42&690
 
【塔院】
穿过挂满灯笼的塔廊到达塔院
 
 
【文峰塔】
 
      两座古塔并非同时建造,位于寺院东南的塔名为“文峰塔”,落成较早,建造之初也并非与佛教有关,而是源于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当时太原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这样的地形在古籍中被认为“左痹不胜右”、“文明不开”、“其民挚悍”。为弥补风水缺陷,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修建了文峰塔。
 
 
【文峰塔纠偏】
 
文峰塔在建造之初就向西北方向微侧
至于原因,说法不一,其一认为太原长吹西北风,故有意向西北倾斜,以抵挡风力
1993年文峰塔已倾斜偏离中心2.86米,1994年政府决定修缮
邀请了我国著名的纠偏专家曹时中先生主持纠偏工程
最终将偏差缩短至0.86米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CYElkJ19&690

http://s4/mw690/003V8YIvzy78gCYr3Cb73&690

http://s11/mw690/003V8YIvzy78gCYg1ku7a&690

http://s7/mw690/003V8YIvzy78gCYwOqO46&690
【兴建寺庙】
 
      文峰塔修建数年后,正逢国家繁荣、天下太平的万历年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崇仰佛法,在全国大兴修建寺庙佛塔,在此背景下修建了“永明寺”,即今日“永祚寺”。
      明万历三十五年,时任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考虑到文峰塔与永明寺过于简陋,决定扩建寺庙,便邀请当时鼎鼎有名的建筑家,五台山显通寺主持,被万历皇帝封为“妙峰真正佛子”的护国法师福登和尚(妙峰禅师)主持扩建。
      扩建工程历时四年,明万历三十九年建成的新塔因供奉舍利子,被称为舍利塔,名为“宣文佛塔”。
      遗憾的是,寺院扩建尚未全部完工,年近七旬的妙峰禅师积劳成疾抱病离开太原,三个月后圆寂五台山。
 
【宣文塔】
 
 
【经历战火】
 
      双塔寺地势险要,是太原城垣之外的制高点,1948年,太原战役打响之时,阎锡山将双塔寺视为“生命要塞”,常说:南边守住双塔寺,北边守住卧虎山,太原就可以高枕无忧
      1949年,解放军集结大量兵力解放太原,双塔寺是阎锡山部队设置的要塞之一,双塔也成为碉堡。解放军用重炮从东山阵地轰击时,宣文塔一侧不幸中弹。1984年,宣文塔被成功修复。

http://s15/mw690/003V8YIvzy78gDm8olUee&690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Dme8F624&690
 
文峰塔塔高54.76米, 宣文塔塔高54,78米,两塔高度相差仅两厘米
两塔间相距约50米

均为八角13层

砖筑楼阁式空心砖塔
塔表仿木结构
用砖磨刻成斗拱、坊、檐椽
 
 
塔内有台阶可达最顶层
 
 
      两塔远看相似,近看差异很大。
      文峰塔没有塔基,仅开一门,塔内未设佛龛,塔身为素砖砌体,塔身收分很小,上下直径相同。
      而宣文塔塔座为沙石条砌筑,底层开辟有两门,塔身刻有“阿弥陀佛”,砖雕也更加精美,上下收分明显。
 
 
 
【双塔凌霄碑】
     “双塔凌霄”是古太原八景之一。2016年5月,著名书法家,太原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袁旭临书写“双塔凌霄”碑落成。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DV6uwkcc&690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DVpz5fb9&690
站在塔廊俯瞰寺院

明清时双塔位于太原古城外东山的缓坡上

而太原古城地处汾河盆地

可以遐想明清时期古塔的巍峨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DVeG9e24&690
【碑碣】
 
寺内现存碑碣共260余通
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
一大部分是太原各个地方收集而来的散佚珍品
其中明代《宝贤堂集古法帖》与清代的《古宝贤堂法帖》尤为知名
 
【《宝贤堂集古法帖》】
 
是明代晋府世子朱奇源奉其父朱钟铉(朱元璋曾孙)之命
并以其堂名“宝贤堂”为帖名
于1496年在山西太原集刻的十二卷石刻丛帖

http://s13/mw690/003V8YIvzy78gEkInxy5c&690

http://s15/mw690/003V8YIvzy78gEkNz2ece&690
【《古宝贤堂法帖》】

是太原知府李清钥于康熙五十七年

在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丛帖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EkSEiJb9&690

 

西跨院的展览

 

http://s4/mw690/003V8YIvzy78gH9dVxFd3&690

 

中国历代帝王画像展

http://s5/mw690/003V8YIvzy78gH98YCw34&690

【双塔庙会】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是双塔庙会
恰逢暑假,非常热闹
双塔庙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双塔庙会、大东关白龙庙会、南十方白云寺庙会,被誉为三地古会
1988年双塔寺所在地郝庄村委会恢复了每年农历六月十八的庙会
 
http://s10/mw690/003V8YIvzy78gH9kMK579&690
 
四百余年来,因文而建塔,因塔而建寺,因寺再建塔,因塔重修寺
 
遗憾的是来访时正值深冬
期待盛夏之时再来感受
 
绿树红墙  宝塔梵殿  龛阁玲珑  碑碣栉比
花卉溢香  松柏凝翠  肃穆幽静  古香古色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