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文人的“月亮情结”——论亘古明月与人生境界

(2014-02-04 14:40:13)
标签:

诗词

明月

文化

分类: 古典文学

     明月在中国古诗词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将月亮进行自然之物的描写的咏月诗篇到历代文人骚客赋予的不同意象,明月在诗人词人中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情结”。实际上,不同的意象反应的是文人的人格意境,进而将亘古明月与人生境界相关联。

 

 

    一、对人生的禅悟——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亏极转盈为朔,盈极转亏为望,月亮阴晴圆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因此每个人看到的月亮都是不同的,当水面泛波,不同盈亏的月亮照映在水中,形成不同的月亮;当晴空万里、万里无云之时,抬头仰望到的便是万里青天。文人从中得到感悟,从不同的明月中慢慢发现自我,感受人生的真谛。


最典型的是苏轼的《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乌台诗案,仕途不顺,不堪回首,但是这一切并没有打倒苏轼,反而我们能从这一段对“山间之明月”的感悟看到苏东坡对人生的感慨。他以盈虚之辨,说明万物与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他告诉我们不用羡慕和惋叹无穷无尽的江河和增减交替的明月,就比如不用对仕途的顺利与坎坷而欣喜和沉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时的苏轼拥有对明月的顿悟。就如唐代白话诗人寒山的一首禅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以及《华严经》的“万川印月”,澄澈静谧的中国式智慧感悟,以月映心,追求空灵、虚静的生命内省。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洒脱,对人生的禅悟。


 

    二、对人生的觉悟——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同样的无穷苦闷,颇具浪漫情怀的李白,对月亮有着不解之缘:与月同醉,与影共舞,挥毫写下了倾诉胸中不平块垒的千古名篇《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全诗充满了诗人和身影共饮的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一贯的浪漫情怀的体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笔锋一转,显现出了一种无奈,可这又何妨,“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把明月和身影当作伴侣,同饮共醉,于是酒意大发,边歌边舞。歌时,月亮仿佛在徘徊聆听;舞时,影子似乎在摇摆共舞。但这毕竟短暂,最后就要相分离。“起舞弄清影”,可过后只能“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现了诗人无穷的苦闷和愤世嫉俗的内心情感。


“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李白就以热闹写孤寂,表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背后更是隐藏着诗人的人生境界与觉悟:即便空有才华,满腹牢骚,但是这毫不影响着孤傲不羁的性格,做自我、做真我。


 

    三、对人生的彻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亮跨越时空,常常会引发诗人们关于人生的的思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人常常把酒问月,最后得到的是一种对人生彻悟:永恒。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中用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来喻义明月时空的永恒,人生的短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春江花月夜》这样唱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笔下的月渗透着哲学意味,是永恒的象征宇宙的化身与人生的短暂,构成诗意的对照。古人、今人一代又一代相续无穷而江月仍是原来的江月人生短暂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也没有终结。


见证永恒,有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有白居易的“照他几许人断肠,玉兔银蟾远不知”;有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人有生之年是短暂有限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只有与月用心交流,才能将有限化为无限,升华得到永恒。



 

    结束语


当千古明月穿越了不同民族文化视野的时候,它就具有了特定的文化意蕴:月亮情结。从月之禅悟中拾到了洒脱;从月之感悟中得到了孤傲;从月之彻悟中觉到了永恒。月映人格,月照人生,人生在明月相伴下陶冶了清朗磊落的情怀,境界于光照透彻中安顿了心愿。



 

 

    参考文献


[1]. 左钧如唐诗三百首 [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5-7.

[2]. 徐惟诚百科图说宋词三百首(上)[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44-145.

[3]. 四书·五经诗经:月出 [M]. 辽宁:辽海出版社2006, 366.

[4].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诗:月下独酌 [M]. 辽宁:辽海出版社2006, 7-8.

[5]. 夏敏古代诗词中月亮的多元意象 [N]. 浙江:浙江海洋学院学报(文科学版)第23 22006, 33-37.

[6]. 杨丽宏超然物外,旷达潇洒——苏轼《前赤壁赋》儒道佛思想赏析 [N]. 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7卷 32008. 

[7]. 严云受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N]. 安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 1安徽省新闻出版局2003, 74-78. 

[8]. 张辉,胡静古诗词中月意象的审美意义 [N]. 湖北: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卷 42010.74-76. 

[9]. 于丹古诗词鉴赏——千古明月 [OL].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1, http://v.163.com/special/cuvocw/gushicixinshan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