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铤、银元、碎银、银毫的收藏价值
(2023-10-19 11:24:41)
银元宝、银元、碎银、银毫的收藏价值:白银成为交易货币,是在两汉时期,而真正流行于一般交易,则是明清的事。明清时期,中国的商品深受欧洲贵族的喜爱,这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加速了古代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脚步。明代也将原本的赋税征收粮食改成了直接征收银两,提高了税收的效率,明代中期解除了使用白银的禁令,民间商品开始用银计价。所以,只有明清两代在民间买东西可以用碎银。在当时的条件下,白银是否缺斤短两很难判断,也不好携带。于是,人们用钢剪把整个银子剪成小碎块儿,以便于和铜钱进行兑换。乾隆年间,本县已有元宝银流通。咸丰年间,有纹银流通。同治年间,花银在本县市场流通,但每逢使
用,必须称其重量,时有争执,至为不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有香港英政府铸的双毫、
单毫。银毫的使用避免了碎银不必要的麻烦,起到了比碎银更方便的货币交易作用。银毫也与银元宝、碎银和银元一样的贵金属货币的收藏价值
前一篇:机制币银元关键特征
后一篇:关于银元鉴定的几个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