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一两和民国十二年造龙凤壹圆银币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一两和民国十二年造龙凤壹圆银币
清代的奉天省就是今天的辽宁省,19世纪末,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根据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批准设立“奉天机器局”铸造银元。当时铸造银元所需的铸币机器和锅炉,都是从德国礼和洋行购买的。据历史文献记载,奉天局所铸光绪元宝没有干支纪年,且铸额小传世甚罕,不为广大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所熟悉
此枚奉天机器局造光绪二十五年直径44.1cm,重28.7g,厚2.9.雕刻精美,铸模深峻,铸造规整。钱币正面为双珠圈,内圈铸“一两”二字;外圈内铸英文“FUNG TIEN RPOVINCE”,左右分列六瓣花饰,外铸13个满文。背面中央为蟠龙图,边缘环“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字样。钱币保存完好,包浆浓厚,铸工精湛,纹饰清晰,字迹清隽,边齿考究,极具收藏价值。
该套银币打破了中国历代以两钱纪重的习惯,是我国较早采用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之一,历史价值巨大。这枚“奉天光绪”银币当年虽然投放于市场,但它在市面上流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且当年的实际铸造量其实并不多,能完好流传保存至今的,极为稀罕,珍贵无比。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铸造,该套银币打破了中国历代以两钱纪重的习惯,是我国较早采用以圆计值的流通银币之一。清代的奉天省就是今天的辽宁省,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根据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批准设立并筹建奉天机器局以铸造机制银币,从德国进口锅炉和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铸币机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奉天机器局建成。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当年该局就铸行了没有干支纪年的“奉天省造光绪元宝”,该币铸额小传世甚罕,不为广大钱币收藏者和研究者所熟悉,所有由民间人士编撰的银币图录中都没有该银币的实物图片资料。光绪二十五年,该局铸造发行了一套以圆为单位的银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天机器局的造币厂从机器局分离并更名为奉天银元局。
此枚光绪元宝属真品中的稀罕珍品,经过岁月的洗礼,钱币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弥足珍贵。
中国追求吉祥的传统古来有之,龙凤的图案是常用的题材,民国十二年发行的这枚钱币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图案,喜庆又不失威严和美感,深得各阶层钱币藏家喜爱。不过曾经有传言这个图案与溥仪大婚有关,这些钱币更是为贺而铸,这是不正确的。这个图案在民国初期曾作为中华民国的候选国徽被设计出来,但未被采用。而最早使用这个图案的币章,是1921年,秘鲁华人发行的庆祝秘鲁成立100周年纪念章。非常美观。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中的龙和凤,更有着图腾般的高贵地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龙凤呈祥。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龙凤呈祥象征天下太平,百业昌盛,万事如意,婚姻美满。自古以来,龙凤呈祥无不以美好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婚宴庆典、剪纸艺术、贺岁大片等等。
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后,遭到举国上下的唾弃,废弃以袁世凯头像为国家铸币主图案的呼声不断。顺应民意,民国中央政府决定更改国币图案,民国十二年,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壹圆新币,新币重量、成色遵从中华民国国币条例规制,正面图案改为 “十二章”纹饰及“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纹饰不变。因“十二章”纹饰带有鲜明的帝王色彩,此币未被民国政府采用。币制造精美,存世量较少。经查考鲁迅先生的日记,现已能确证“十二章图案”系鲁迅先生会同许寿棠、钱稻孙3人共同设计,原拟作国徽的图案,现铸制在本币正面。
设计过程介绍如下:鲁迅先生于1912年2月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教育部随政府进北京。同年5月鲁迅先生抵京,即在教育部报到,直至8月才任命鲁迅先生为检事,随后改任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当时总统府决定由鲁迅、许寿棠、钱稻孙三人同拟国徽图案。3人接到任务后,即积极研究,共同设计一幅古为今用的十二章图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能、献,并将涵义逐一解释于后……以上事例都可从1912年8月28日鲁迅先生的日记和1913年2月当时教育部编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文犊录要)栏中《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中得到证实。北京鲁迅博物馆现藏有钱稻孙先生捐赠的《拟民国初期国徽铅模》实物一方。
1926年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由天津造币厂铸造面值分为壹角和贰角的小银币,是民国十二年发行的壹圆的辅币。贰角钱的正面印有“中华民国十五年”及“每五枚当一圆”字样,两侧分别铸有小圆点;在背面则印有“十二章国徽图”,其中龙、雉鸡较为突出。壹角钱的正面印有“中华民国十五年”及“每拾枚当一圆”字样,两侧分别铸有小圆点;在背面则印有“十二章国徽图”,发行流通后深得民众的喜爱。
大家注意一币试版出来后,终以该项图案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的国徽图稿,以龙、凤为主体,难免有封建的帝王色彩。试铸新币后,并未被采用。
因试铸币的数量极少,更显珍贵。
政府试铸币也有流出。据史料称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时局纠纷,除天津总厂官方鼓铸外,各省私设鼓铸币厂,民间也有仿模私铸,因此,也才有当下存世的各种“龙凤银币”问世。
民国十二年天津造币厂仅铸造有壹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面值的银币。
这两种小面额龙凤币的除币面沿用壹圆币的十二章龙凤图外,在面值币背的图案和文字布局与壹圆龙凤币略有不同。币有内、外两环。外环由边道长、短条内齿组成,内环圆点组成。圈内为嘉禾围绕面值文字。内外环之间上部携“中华民国十五年”,下部携“每五枚当一元”或“每十枚当一元”字样。三点和九点位铸有小圆点。
用60倍放大镜观察,币外环边道内齿由一长间隔一短齿组成,短齿非直线,系上阔下窄的实线,估计可能是币的暗记。
币图案并不因为尺寸小就粗燥,仍然精细美观。辅币据传当时多流通于北京、天津地区,现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尤其是壹角辅币,求知不得,更加稀罕。点就是,壹圆币没有公开发行,故存世稀少。贰角和壹角公开发行,存世较多。
此枚银币重23.2g 直径:39.6mm 厚:2.4mm
藏品名称:大清光绪一两银币和中华民国十二年造银币
类别:杂项
规格: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造一两银币:直径44.1cm,重28.7g,厚2.9mm.
中华民国十二年造银币:重23.2g 直径:39.6mm 厚:2.4mm
结合起来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品相非常当属顶级收藏级,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