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十二年龙凤银币十五年贰角银币

标签:
杂谈 |
中华民国十二年 龙凤银币 十五年 贰角银币
中华民国十二年造壹圆银币币面为龙凤朝阳图,币背为嘉禾图壹圆 。
民国十五年发行的龙凤银币有鲁迅设计的图案
由于袁世凯bei 叛民国,妄想恢 fu帝 制,当时舆论力主银币废除袁大头图案,故国民政府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用“十二章国徽图”制版。民国十五年也就是1926年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由天津造币厂铸造的,面值分为壹角和贰角,是民国十二年未发行的壹圆的辅币。贰角钱的正面印有“中华民国十五年”及“每五枚当一元”字样,两侧分别铸有小圆点;在背面则印有“十二章国徽图”,其中龙、雉鸡较为突出。这是民国时期最另类的一种币,图案第一次把凤引用上去了,其呈现出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所以深得收藏者的喜爱。民国十五年(1926年:壹角、贰角)由天津造币厂铸行,图案造型独特,内含深奥、包罗万象,并独具匠心,又十分精美,为民国银币中之精品。“龙凤银币”图案原先是作为民国国徽而设计的。1912年5月由鲁迅、许寿裳、钱稻孙同拟民国国徽图案,三人共同研究设计了一幅古为今用的“十二章图案”。“十二章图案”意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粉米、黼、黻。
1、12章图中的“凤”(华虫),颈部,背部、翅膀、凤尾处的羽毛一根跟雕刻清晰,似有随风飘逸的感觉。凤头的花冠、凤嘴含着一枝花和右爪旌着的两支花枝、花朵栩栩如生,尖利的左爪和右爪关节清晰。爪牙张开。左爪站在“山”沿边上,右爪举起花枝和酒杯。酒杯似有弧度,好像盛满了酒与对面相望的龙捧杯祝贺。
2、12章图中的“龙”威风凛凛。龙头、龙须、龙角、龙鼻、龙牙刻画精细,两只灯笼样的龙眼炯炯有神;遍布全身和龙腿的龙鳞刻画清晰。龙右前肢扶在山上,左前肢举着盛满就的酒杯与凤碰杯。后两肢稳稳地站在山边。
3、龙凤头上的烈日放着光芒,山上的湖泊内每侧5个小圆珠共10个圆珠组成水藻,一株植物茁壮成长;
4、龙凤脚下的彩带环绕在黼、黻之间,黼、黻上的斜纹细密清晰,似为暗记。
5、用60倍放大镜观察,币外环边道内齿由一长间隔一短齿组成,短齿非直线,系上阔下窄的实线,估计可能是币的第二暗记。
6、币边齿为直齿。
龙凤图案“中间的美德之最,莫不赅备,从其说,相度其宜,会合错综”。但它咋会用在民国银币上,说起来有点故事。
该币试版出来后,终以该项图案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的国徽图稿,以龙、凤为主体,难免有封建的帝wang色彩。试铸新币后,并未被采用。因试铸币的数量极少,更显珍贵。政府试铸币也有流出。据史料称民国时期军fa割据,时局纠纷。虽有政府《国币条例》,但难以约束所有,导致币制混乱。除天津总厂官方鼓铸外,各省私设鼓铸币厂,民间也有仿模私铸,因此,也才有当下存世的各种“龙凤银币”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