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与宣统元宝

光绪元宝的铸造省局很多,云南省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云南光绪元宝分为两个版别,一个是老云南,一个是新云南。光绪31年,也就是1905年,云南获批建厂资格,在原有的旧宝云局基础上,建造了如今的昆明市钱局街,其机器设备都是从德国进口,技术工人也是从四川掉入的,祖模为天津厂请领的,在光绪33年,也就是两年后完成铸币,开始铸造大批量铸造。
从目前获得的资料得知,新老版别的光绪元宝存在很大的差别。首先,老版的光绪元宝因为成色好,备受世人喜爱,无论是信誉还是其他方面都十分受欢迎。而新版的云南造光绪元宝,因为成色差,且含有其他成分等,需要折中使用。什么意思呢?就是新版的云南光绪元宝需要根据银币的成分、含银量多少来折现,含银量越高,折现越高,含银量越少,越不值钱。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的正面顶部是云南省造,底部是库平一钱四分四厘的货币价值,中间是满汉文的光绪元宝,外圈两侧是花饰。钱币设计十分精美,铸字清晰,而且蟠龙图十分精致,其纹路犹如刀刻,立体感很强。龙身设计精美,龙鳞细致入微,就连龙爪也是张扬肆意,给人一种大国威武的感觉。
这也与光绪帝的个人情感有关。我们都知道,光绪帝登基之后,并未获得权力,大权依然在慈禧太后手中,而在无法施展抱负的时候,光绪帝只能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抱负投入到铸币当中,期望恢复掌权以及大国威严。
着名钱币收藏专家耿爱德曾在《中国币图说汇考》中将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编号为第177号,并附有此币的正面反面照片。在书中耿爱德说到,这枚银币为单独的一元硬币,没有辅币,铸造时间是1910年,为清代云南铸造的最后一枚硬币,铸造量非常少,存世量也很少,十分罕见。在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钱币的特征描述上,耿爱德写道:此银币的正面除了外缘改为庚戌春季云南造之外,其他图案都与1909年的云南省造宣统元宝相同。
为了验证耿爱德的说法是否成立,很多钱币收藏人士都对其进行了考证。而在考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史实,在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的四月十五日,清政府下令颁布了《币制则例》,要求统一铸造货币。并撤销了当时各省的铸币厂,改由天津总厂统一铸造。但是却把汉口、广州、成都、云南四处设为分厂,归总厂管理。由于统一之后的银币铸造成色、分量以及样式等都与旧币不一样,所以,在颁布法令之后,清政府又下令禁止这四省铸造,引起各省的不满。
各省联合起来反对停止铸造银元,其中云南省的反抗最为激烈。后来,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云南造币厂还想了一个临时仿佛,即在原有的宣统元宝基础上,加刻庚戌春季四个字,强调此币是颁布法则之前的,且正在流通当中。后来,清廷对云南造币厂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查处,后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除了散落民间之外,其他的都被销毁了。所以,时至今日,云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的存世量极少,为中国银币十大珍品之一。











前一篇: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
后一篇:珍品!“造币总厂”光绪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