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氏四川通江泥溪堂支迁徙路线考略

河南钱镠研究会
吴越钱氏四川通江泥溪堂支迁徙路线考略
钱
吴越钱氏,发祥少典,源起黄帝。传至夏商十世祖篯鏗,封彭城伯,是为钱氏始封之祖。十一世祖孚公,周文王师,官拜泉府上士,以官职为姓,是为钱氏定姓之祖。再传至吴越钱氏一世祖钱武肃王镠公之父宽公,共八十世,被尊称为吴越钱氏“远祖”。
吴越钱氏远祖迁徙路线为: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彭祖篯鏗受封之地)→镐京(镐京,西周京都,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钱氏得姓之祖孚公任周文王师,官拜泉府上士任职之地)→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雎宁县,远祖四十世、秦御史大夫产公躲避兵燹之苦,隐居下邳,生息繁衍)→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远祖五十二世、西汉谏议大夫林公,不满王莽篡位,弃官隐居吴兴郡长兴县平望乡陂门里梓山之东)→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远祖七十四世、富春尉孝憬公心爱临安土厚水清,石镜居前,光分数里,苕溪处后,波漾十寻。唐贞观年间,躬迁祖宅,自此移家,号称茅山祖)。
四川通江泥溪堂钱氏,系吴越钱氏,钱武肃王后裔。一世祖武肃王镠公,二世祖文穆王元瓘公,三世祖忠懿王弘俶公,四世祖思王惟演公,五世祖冀国公暄公,六世祖会稽郡王景臻公,七世祖荣国公忱公,八世祖正议大夫端仁公,九世祖中散大夫符公,十世祖奉议郎扬祖公,十一世祖知通州迈公,十二世祖承事郎元孙公,十三世祖绮公,十四世祖渚公,十五世祖元大都主司煜公,十六世祖承事郎昌宗公,十七世祖元都官珍公,十八世祖元通判友义公,十九世祖江公,……。
吴越钱氏四川通江泥溪堂支迁徙路线: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吴越钱氏一世祖、武肃王镠公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临安大官山下的石镜乡临水里。吴越钱氏三世祖、忠献王弘佐公后唐天成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临安衣锦军功臣堂。吴越钱氏三世祖、忠懿王弘俶公后唐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临安衣锦军功臣堂)→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吴越钱氏一世祖、武肃王镠公唐光启二年知杭州军州事兼杭州管内都指挥使,次年充杭州剌史;唐龙纪元年授杭州防御使;唐景福二年开创吴越建国征程;后梁龙德三年册封为吴越国王,吴越正式立国。吴越钱氏二世祖、文穆王元瓘公唐光启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杭州之东院,后晋天福二年册封为吴越国王。吴越钱氏三世祖、忠献王弘佐公后晋天福六年册封为吴越国王。吴越钱氏三世祖、忠逊王弘倧公后汉天福十二年敕授吴越王。吴越钱氏三世祖、忠懿王弘俶公后汉乾祐元年册封为吴越国王,北宋乾德六年再次册封为吴越国王,北宋兴国三年二月忠懿王弘俶公离开吴越国赴汴京朝觐宋太宗赵光义,五月上表献出吴越国封疆,取消吴越国政权。吴越钱氏四世祖、思王惟演公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杭州)→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都。吴越钱氏三世祖、忠懿王北宋兴国三年五月上表献出吴越国封疆,移居汴京,北宋于兴国三年五月封授忠懿王弘俶公淮海国王、雍熙元年十二月改封汉南国王、雍熙四年二月改封南阳国王,封南阳国王麻已降,忠懿王弘俶四上表让,改封许王)→邓州(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忠懿王弘俶公授封之地,北宋雍熙四年四月忠懿王弘俶公离开汴京赴授封地邓州,北宋端拱元年二月改封邓王、八月卒于封地、十月丧发南阳邓州、十一月丧至汴京)→汴京(北宋端拱元年十一月追封秦国王,北宋端拱二年正月帝遣使押翰林仪鸾、卤簿鼓吹,命大臣以下俱素服送三十里,墓葬忠懿王弘俶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里陶公原。吴越钱氏四世祖、思王惟演公长期生活于汴京,吴越钱氏五世祖、冀国公暄公,吴越钱氏六世祖、附马都尉、会稽郡王景臻公出生和生活于汴京。思王惟演公、冀国公暄公墓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里陶公原邙山先王瑩侧)→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靖康二年四月金兵第二次南下灭北宋,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陪同母大宋大长公主等家人离开汴京,避难南下至扬州,扶持建立南宋,拥立赵构登基,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复公主名号,改为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福州(南宋建炎二年,因时局不稳,高宗帝赐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陪同母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避居福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绍兴三年,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陪同母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从福州回到会稽,奏请高宗帝,留居会稽)→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之高祖忠懿王弘俶公后汉天福十二年出镇台州剌史,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之曾祖冀国公暄公北宋熙宁四年知台州。南宋绍兴四年高宗帝赐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府第于临海,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随母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移居临海,凡累朝所敕授吴越国劵册宗器法物等悉以自随。南宋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壬寅日大宋秦国鲁国大长公主卒于临海府第,谥号贤穆,加谥明懿,全谥“大宋秦国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南宋绍兴十四年九月十三日诏移葬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徙县的吴越钱氏六世祖、附马都尉、会稽郡王景臻公灵輴至浙江省台州市,与大宋秦国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合葬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护国寺南山之阳。同时,吴越钱氏七世祖、荣国公忱公,吴越钱氏八世祖、正议大夫端仁公,吴越钱氏九世祖、中散大夫符公,吴越钱氏十世祖、奉议郎扬祖公等均墓葬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吴越钱氏十一世祖、知通州迈公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南宋宝祐初年赴通州任知府,其长子元孙公随父移居通州,南宋宝祐六年二月十三日迈公卒于任上,元孙公继通州知府,仕至承事郎)→奚浦(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巨桥村,时元兵南下,危及通州,吴越钱氏十二世祖、承事郎元孙公欲率家人迁老家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避难,道路阻塞,不能成行,遂渡江至常熟,自福山登岸。元孙公站在空旷寂寥、寒鸦孤飞的奚浦口,向北眺望,一波一波的江水,激起层层浪花,惊心动魄;向南眺望,奚浦曲折迂回,潮起潮落;河道两岸田畴弥望,沃野千里,是大片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得到以耕读传家的吴越钱氏后代亲睐,于是决定在这个出入便利,陌生好奇又极具挑战性的异乡续写吴越钱氏历史新辉煌,携后裔在这片旷野中开拓出了后来的奚浦村落、集市,挥洒出一篇篇震憾人心的华丽乐章。原为古河道名称的奚浦,成了苏南、苏北乃至江西南昌、四川通江等地钱氏又一发祥地的美称。吴越钱氏十二世祖、承事郎元孙公,吴越钱氏十三世祖绮公,吴越钱氏十四世祖渚公,吴越钱氏十五世祖、元大都主司煜公,吴越钱氏十六世祖、承事郎昌宗公,吴越钱氏十七世祖、元都官珍公等都生活和墓葬于奚浦)→吴西南昌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吴越钱氏十八世祖友义公出生于奚浦,曾任职元通判于吴西南昌府。吴越钱氏十九世祖江公出生于吴西南昌府,明洪武二十年前后迁秦州巩昌府柿子川黎坪。吴越钱氏二十世祖藻公,吴越钱氏二十一世祖永寿公,吴越钱氏二十二世祖智公,吴越钱氏二十三世祖明贤公、甫公,吴越钱氏二十四世祖仕荣公、朝公等都出生和生活于秦州巩昌府柿子川黎坪)→四川通江(吴越钱氏十九世祖江公晜孙、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国堂公、锡公、文公、武公、弘志公出生于秦州巩昌府柿子川黎坪,大明成化二十三年迁居四川通江)。
一、 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国堂公,入川落户于通江安仁里西坡,其来孙、吴越钱氏三十世祖星玥公由通江安仁里西坡迁居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五组钱家湾。吴越钱氏三十世祖星玥公孙尔禄公由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五组钱家湾迁居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三组钱家河。
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国堂公后裔主要分布于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五组钱家湾和三组钱家河。
二、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锡公,入川落户于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其孙应明公、应福公分别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和祖籍地秦州巩昌府。其曾孙:
兴贵公随父应明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兴贵公孙选公、延公和曾孙文美公由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分别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赵塬村沙礁河、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七组钱家梁、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三组钱家湾。
啟贵公随父应明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再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小坝子。啟贵公孙遂公由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小坝子迁居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四组严家坪,其来孙中贵公由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四组严家坪迁居四川省万源市竹峪镇蕨生坝村钱家梁,其孙运公、蒿公、建公由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小坝子迁居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八组钱家坡。
荣贵公随父应明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再迁通江县壁州街道城北村三组钱家磅。
星显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沙溪镇文胜豆虫寨。星显公曾孙斐然公由通江县沙溪镇文胜豆虫寨迁居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四组钱家山。
星拱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星拱公曾孙金玉公由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迁居通江县泥溪镇大柏树村五组钱家湾。星拱公玄孙绍虞公由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迁居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明山乡,再迁通江县铁溪镇梨坪村五组对茶垭。星拱公晜孙廷显公、廷良公、廷现公、廷潘公由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迁居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五组老屋里。星拱公晜孙廷秀公由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迁居通江县泥溪镇梨园村四组塔子坪。星拱公云孙定华公由通江县泥溪镇后湾村一组下钱家湾迁居通江县泥溪镇梨园村四组蔡仙坪。
星旭公随父应福公迁回祖籍秦州巩昌府。
星魁公迁居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害家坎。
锡公后裔主要分布于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新房子、通江县毛浴镇赵塬村沙礁河、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七组钱家梁、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三组钱家湾、通江县毛浴镇药铺村一组小坝子、通江县毛浴镇朝阳村四组严家坪、万源市竹峪镇蕨生坝村钱家梁、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八组钱家坡、通江县壁州街道城北村三组钱家磅、通江县沙溪镇文胜豆虫寨、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四组钱家山、通江县泥溪镇、通江县铁溪镇梨坪村五组对茶垭、祖籍秦州巩昌府和巴中市巴州区害家坎。
三、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文公,入川落户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其孙应良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水磨溪。应良公玄孙迪修公、敬修公、自修公、万益公、万里公由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水磨溪迁居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十二组钱家岭。应良公晜孙美锦公、相锦公、凰锦公由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水磨溪分别迁居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四组李子坪、通江县铁溪镇梨坪村三组黄草坪、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一组船家河。
文公后裔主要分布于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十二组钱家岭、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四组李子坪、通江县铁溪镇梨坪村三组黄草坪、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一组船(钱)家河、通江县铁溪镇五童坝村二组楼房坪、通江县铁溪镇园坝村五组王家坝、通江县铁溪老街。
四、 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武公,入川落户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其孙应楼公、应柱公由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迁居通江县铁溪镇桐梓榞村水磨溪,传至吴越钱氏三十世,其后裔已无史料记载。
五、 吴越钱氏二十五世祖弘志公,入川落户通江县铁溪镇天井村钱家山,不久就迁通江县铁溪镇甑子坝村六组池坪。其玄孙现珍公由通江县铁溪镇甑子坝村六组池坪迁居通江县诺江镇阳望山村二组钱家山,弘志公后裔主要分布于通江县诺江镇阳望山村二组和六组、通江县春在镇文笔村一组。
(吴越钱氏三十九世、四川通江泥溪堂支钱炯撰稿)
编辑:钱学新
发送:各省、市及本省各市县钱镠研究会
河南钱镠研究会的博客og.sina.com.cn/u/358782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