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岛行】野柳,即将消失的女王头

标签:
野柳女王头台湾 |
分类: 台湾环岛行 |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县万里乡野柳村,是突出海面的岬角,长约1700公尺,由于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蜂窝石、烛状石、豆腐石、蕈状岩、壶穴、溶蚀盘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现在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地质公园。
在台北火车站乘开往法鼓山的1815路公交到野柳下车,走个十分钟就到地质公园。




姜石地貌
烛台石的造型在台湾也是绝无仅有的,当驻足于烛台石前,不禁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烛台石的形成当然也和结核脱离不了关系,烛火其实就是岩层中的一颗球形结核。当海水侵蚀砂岩时,较硬球形结核就突出地面,海浪拍打结核,会绕着结核四周流动,而侵蚀结核周围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沟槽。由于结核外围的一带环圈比较坚硬,海水依着环圈的形状向下切割雕出圆锥状的外形,形成烛台的部分,一个惟妙惟肖的烛台石便产生了。












玉女鞋

女王头,它已经成为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本身就是一个蕈状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状石大致相同。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大家才特别称它为“女王头”。
女王头修长的颈子因为长期的风化侵蚀,已经变得十分细弱。根据地质学家考据,女王头的“年龄”应不到4000岁,但依照颈部的风化速度推估大概还可以坚持10到20年,一旦遇上了大地震、大强风,女王头很可能就会因而断落,结束一生。

林添祯铜像
早期野柳尚未成立风景区,当地属于开放性质的风景区,安全管理出现许多漏洞。民国五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有一队国立台湾大学的学生,到这里来郊游;其中有一名叫张国权的香港侨生,在海边一块大石上摄影时,不慎失足坠海。当时在附近贩卖东西的渔民林添祯,不顾天候恶劣,奋勇下海救人。经过一番挣扎,最后两人还是不幸溺毙。
林添祯舍身救人的故事传开后,感动社会各界。当时的总统蒋中正先生得知此事后,特地前往致意,并下令于当地设立铜像及编译教科书,以倡导林添祯的义勇事迹。


姜石地貌
岩层中含有不规则结核,当结核周围较软的质地经侵蚀后凹下,使得较硬的结核露出地表,接着再经风与海浪侵蚀,形成饱经风霜的粗糙外表。姜石表面纵横交错的纹路,则是当结核还深埋在地层中时,因地壳挤压所造成的破裂面。这些类似老姜根节的纹路,在地质学上称为「节理」。因粗糙的外表,再加上灰中带黄的色泽,与做菜用的老姜十分相似,所以称做姜石。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看风景要乘早,很多知名的风景如香格里拉的四方城,尼泊尔的巴德岗,现在看看以前的照片都令人唏嘘不已,而女王头的存留也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看就趁早去吧!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前一篇:【台湾环岛行】剥皮寮
后一篇:海湾森林公园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