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山东——泉城觅泉踪(王府池子、珍珠泉)

标签:
泉城珍珠泉王府池子旅游 |
分类: 神州行 |
王府池子就在芙蓉街的后面,在玉谦旗袍店旁边的小弄堂口有一个公厕,从公厕旁边的小路沿着指示牌一直走进去便到了王府池子,提起王府池子,在老济南百姓心目中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不止一个济南人建议,到济南一定要去看看王府池子。王府池子学名叫做“濯缨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
王府池子属于珍珠泉泉群。看济南老城地图就知道,王府池子离珍珠泉很近,但是却无路相通。王府池子原在德王府院内,因此得名。后来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王府池子划了出来,流落到民间,“旧时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间百姓家”。看到前边的珍珠泉,你就会感叹周边环境天壤之别,王府池子流落到民间后周边的衰落破败令人心生感叹,本是同根生,命运大不同。但是,“王府池子”的名头,却在济南人的心中扎了下来,依然保持着王公贵族的气派。
王府池子的平民化还表现在池边的小摊上,路边摆上小桌一坐就开吃了,一派市井风情。
王府池子和珍珠泉虽然离得很近,但却无路相通,必须要绕到泉城路才能到珍珠泉,在寻找出路的时候,却无意间闯入了王府池子旁边的一条小巷,幽静深长行人稀少,和咫尺之隔的芙蓉街相比宛如到了世外桃源。
小巷里这样小点儿的泉水随处可见
王府池子几经兴衰,而世代居住于此的张家人,更是历史的活化石。张家大院,现居住着张家第17代至第21代人,五代大家族同居在一个院落,在济南城区是非常罕见的。
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氏先祖当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大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随德王朱见潾伴驾来济南,有着540年的历史了,当时的驾前带刀指挥是正四品官职。张氏家族的祖辈10代人在明、清时期为官,官居最高的是第七代张圣符先人官居武义都尉正三品。
天色已暗暮色逐渐笼罩过来,对张家大院来不及细看,急匆匆的赶往珍珠泉,珍珠泉是济南的第三大名泉。其实珍珠泉也是一个泉群,除了珍珠泉外,周围遍布着楚泉、溪亭泉、舜泉、太乙泉、玉环泉等大大小小的泉,就连院子外面的王府池子、腾蛟泉、散文泉、朱砂泉等,都属于珍珠泉群。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故得名为“珍珠泉”。
珍珠泉的传说: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当年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所化。远古时代,历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个大贤人——舜,他自小就跟着当地百姓在山下耕种,在群体生活中逐渐显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岁就被人们推举为首领。尧听说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后连国君之位也禅让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四方巡视。有一年,舜远行南方,而山东一带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带领父老兄弟早晚祈祷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盖跪出了血,天空仍没有一丝云影。姐妹俩又带领大家向龙王要水,人人双手都磨出血泡,终于挖出一口深井。正在这时,南方传来舜帝病倒于苍梧的消息,娥皇、女英当即启程南行。看着挥泪话别的人们,她们禁不住一串串泪珠洒落大地。突然,“哗啦”一声,泪珠滴处,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涌出,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后人有诗曰:“娥皇女英异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
也许是珍珠泉位于山东官府之内,历史上达官贵人很多都与珍珠泉产生了关联。乾隆皇帝曾经在珍珠泉边漫步,提笔成句,便有了这座御碑亭。
珍珠泉旁的人民会堂
珍珠泉虽处官府院内,但是不收门票,这里俨然就像一个公园可以随便进出,时常可见到前来游玩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