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2021-06-19 05:56:58)
标签:

杂谈

每天与您共享世间情感百态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在抱怨,他们说为什么自己在社会上打拼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连个好一点的朋友也没有交到,做人太失败了。

其实,交不到朋友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像工作环境受限,人与人的交流也受到限制,这是客观因素,但客观因素各位也能用个人意志去改变,如此以来,个人原因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而在不少心理学家眼中,这类人就是这样,没朋友就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状态,打破现状或许还会令他们抓狂。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其实,不少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偏爱孤独,他们喜欢这种状态,对比热闹的群体生活,他们反而在这种孤独中找到自我,找到令自己持续进步的办法。

确实,有些时候孤独并不代表不理想,不好,渴望孤独的人只是希望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内向的朋友,他们不善交际,他们总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此一来,他们拥有大量可支配的时间,他们用这些时间去进行深度思考,他们用这些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他们用这些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现实中,总有人对这些内向者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内向者就应该向外向者学习,只有这样内向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内向者的优点他们完全没看到,所谓没有经历就没有同感,没有同感自然就没有发言权。

纵观历史上一些有着大成就的人士,他们大多离群索居,他们只有拥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进行真正的思考,而后那学术上的累累硕果逐一面世,劝人外向的人此刻在哪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按照一样模式去生活、工作,只要自己活得有价值,活得舒服足矣。

当然,也有人会说,人都是群居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看原始人也要聚拢在一起才能生存,到后面村居村落的形成也是群居的一个体现。

不可否认,在不同的阶段,人们需要抱团,时代发展今天,群居的意义已经不大。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户与户之间的交流近乎零,有些同层的邻居住了二十多年,连姓氏也不知道。

每个人都在自己独立的空间里生活,也活得相当惬意。至于古人要群居,主要缘由就是条件不允许,没有群居,就没有了群体力量,群体力量之重要,至于狩猎,至于耕种,这些都需要大量人力。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被一堵又一堵障碍所阻拦。这个现象与“容器人”概念很相似,每个人都存在于一个容器里面,想要接触难度不小,毕竟先接触的都是容器,要进行真正的交流,只能将容器摔碎。 

然而这对现今的人来说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当然,在容器之下,人们也发明了很多可以交流的办法,如通过社交软件或者其他途径,人们也能够完成交流,但这些交流仅限于某某载体,不是昔日的可接触式交流。

有不少人说这种方式是没有情感可言。长久以往,这就衍生出一个叫做群体性孤独的名词。你处于一个群体里,但群体之间却是处于隔离状态,这种表现很“孤独”。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而在本篇文章里,孤独并非贬义的孤独,而是某些人正确的生活状态下,这些人才能活出自我。至于现实中,智能手机盛行之后,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手机、吃饭、运动等等都能看到手机的。

如在饭桌上,昔日大家热闹聊天的场景不再,取而代之则是人们低着头玩着手机。这种现象切勿用孤独去理解,须知道真正的孤独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要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时候各位要理解,人与人的相处要学会尊重彼此,显然,大家都低头玩手机,完全没有交流,这是不尊重场合,不尊重他人。


混到最后发现一个朋友都没有,正不正常?心理学家的结论很惊讶

对很多人来说,要对自己进行提升,要改变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更容易达到目标,相反,在群体环境里,他们完全没有空间进行上述操作。所以,对待和谐“内向人士”,各位要多点包容。

回归本文开篇提及的混了那么多年,朋友也没交到几个,这其实很正常,因为你本人就习惯这种状态,缺少朋友你或许会短暂感慨,但大体上你还是习惯沉浸在自个世界里。

而当你的朋友真正多起来,或许你的抱怨会是朋友已经把自己的私密空间完全占据,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实在台令人压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