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快乐,人际关系不好,在于你不明白这一点

标签:
杂谈 |
本文选自“心理相先生”的付费专栏《人生心理课50讲》,如需购买全部课程,请先关注账号“心理相先生”,查看专栏《人生心理课50讲》课程简介,如对您的成长和发展会有所帮助,欢迎购买订阅。
专栏作者:相先生,心理咨询师、签约作者、多平台认证优质创作者。
以下是正文部分(这是专栏第11节,共50节,每周更新2-4节,周日前更新)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就需要心理学,欢迎来到《人生心理课50讲》,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人生解析。
前段时间,有一首歌叫《孤芳自赏》很火,其中有一句歌词大概是这样的:我承认我自卑,我真的很怕黑 ……。
也许,它唤醒了我们内心的某种声音。自卑,但不承认,接着就会“扭曲”呈现,就会掩饰,就会伪装,就会防御,人际关系问题,个人发展问题,也由此源源不断地展开。
难怪心理学家会说:
心理治疗的结果一定是把人“治好”吗?不是,最好的治疗是拉进一个人与他的人生真相的距离,假如这个人彻底拥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
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人际关系不好,往往就在于他不明白这一点!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为什么一个美丽的女性一直没有一段好的感情或婚姻,为什她总是会遇到“渣男”。
吴女士,35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形象、外貌姣好,却有过3此失败的婚姻,和好几段感情,她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依照“世俗”的标准,她找的另一半应该外在条件都不错吧。
非也,她遇到的都是一些学历、样貌、职业各方面非常不起眼,甚至很有问题的人,并且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抽烟、酗酒,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
我问他,你为什么总喜欢这样的人,她说,他们很可怜,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改变,我可以拯救他们,让他们变好。
回顾她的原生家庭,就知道了。因为她不肯接受她的爸爸不爱她,不顾家,甚至有了不负责任的行为。她认为自己可以改变爸爸,幼年时期的她没有做到。
这成为了她心里的一个黑洞,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未完成事件,对她构成了某种力量,指引着她去完成这件事。
即成年之后,爸爸这个形象泛化到男性、异性这个形象上。
她觉得自己可以改变那样的男性,让他们变得爱自己,变得顾家,变得朝着自己希望的那样存在。
我们继续看在这个案例中,爸爸不爱她,这是一个真相,她不能接受这个真相,就会有一系列反应,包括但不局限于想改变爸爸的执念。
还有比如,讨好,敏感等。在爸爸跟前表现的好,去讨好爸爸,希望他能爱自己,能替自己做出改变,她变得敏感一点,就能比较清晰的察觉到爸爸的变化,根据变化做出应对,
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得到爸爸的爱与关注,最终改变爸爸。
可是一切都没有起作用,他的爸爸还是一意孤行,所以他的想要改变爸爸的执念才会一直在,直到泛化到成年之后他的感情和生活中。
即莫名其妙地被“有问题”,需要改变的异性吸引,它认为这就是爱情,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里面,直到结果徒劳,她又会去寻找新的改变对象。
与这个案例相似的场景也许不会那么贴切的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这种不承认真相,扭曲真相,企图维护自己是好的,自己是行的这种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
比如一个人个子非常矮,为此他很自卑,于是在人际关系中,他就变得敏感起来,他会经常去考虑,是不是别人在背后议论我,是不是别人会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