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鬼谷子:成大事者,必先做到这三点!

(2021-02-15 07:23:20)
标签:

杂谈

人生之路,崎岖坎坷,困难重重,逆境横布。

而一个人面对逆境时的反应,就十分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

鬼谷子曾说: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遭变故之起而不惊,当非常之谤而不辩,可大任矣。

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或他人无端的指责时,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容易横生枝节。欲成大事者,必须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

https://p0.itc.cn/images01/20210214/cc18a9b8faf343c498b803e949e75c2c.jpeg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意思是说,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发怒或埋怨。

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遇见看不顺眼的人。

很多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难免会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乱了分寸,从而做出许多错误决定,激化矛盾,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三国时期,关羽被东吴的吕蒙所杀,张飞报仇心切,但又无计可施,就把气撒在手下范疆和张达身上,命小兵在全军帐前各打他们二百鞭子,即使有其他将领为他们求情也不听。

最后范疆和张达两人觉得自己横竖都是一死,就一起趁张飞睡着的时候杀了张飞保全自己。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214/50cb0cf56c994114acbb8c62a2ec2bd6.jpeg

同样是一方将领,张飞因为自己的冲动鲁莽而招来杀身之祸,韩信却因为能控制住自己的愤怒而省却麻烦。

韩信虽出生市井,却自幼心怀家国抱负,经常将佩剑带在身上。

有一次,有个杀猪的无缘无故在街上拦住韩信,向他挑衅:“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虽愤怒,但自知若真拔剑伤人,难免吃亏。于是忍一时之怒,甘受胯下之辱。而后的短短几年内,他就建功拜将,最终成为了一方诸侯。

https://p3.itc.cn/images01/20210214/932b0b0878694cb29bfb30e6fa32e567.jpeg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告诫世人:“不迁怒,不贰过。”

真正聪明的人,在遭遇不顺的时候,往往都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掌控局面。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遇到不顺心的事,不生气不埋怨,就是涵养的体现。不生气,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能够成就大事的人生格局。

遇横逆之来而不怒,人就很难被击败。

https://p7.itc.cn/images01/20210214/d06168e1cdc844159dc881bbea7f5c9f.jpeg

遭变故之起而不惊

“遭变故之起而不惊”,意思是说,遭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不惊慌失措。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突然遇到变故的时候,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他的成就。

宋朝有个叫吕文靖的人,他有四个儿子。他为了考验儿子们,吩咐丫鬟在四个孩子玩耍的时候,故意摔碎一件珍贵的玉器。

之后,亲眼目睹了玉器摔碎的整个过程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吓得急忙跑去报告大人。只有二公子公著,凝然不动,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吕文靖见状便问他:“玉器摔碎了,你为何一点也不着急?”公著平静地回答:“父亲,已经碎了,急有何用?”

后来,公著官至宰相。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214/00c59579da4d4acc9bd3d5cf094d080a.jpeg

从一个人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里,不仅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成就,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智。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率领了15万大军对阵诸葛亮,此时诸葛亮手里不过哀兵2500人。情势危急之下,诸葛亮仍临危不乱,大开城门,一人一琴一曲,就吓退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

而后诸葛亮病重,决心和司马懿一战。但此时的司马懿在拥有2倍兵力,还被诸葛亮用女人衣裙羞辱他胆小怯懦的情况下,也依然不应战。甚至,司马懿还当着使臣的面穿上,笑着让他代为转达对诸葛亮感谢。最后,诸葛亮被活活拖死在了五丈原。

正如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he)所言:

“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在面对变故之时,能够做到“遭变故之起而不惊”的人,心智、格局、眼界、成就自然也不会差。

https://p2.itc.cn/images01/20210214/693be7cc10b342a491ab9ff1341bd4e2.jpeg

当非常之谤而不辩

“当非常之谤而不辩”,意思是说,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反驳。

活在红尘俗世,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偶尔也会遭遇别人的讽刺和诽谤。

在新学宗师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之后,争议和诽谤充斥着他的官途,这其中不仅有江彬之类的小人嫉妒他的权势,更诱人直接质疑他的学说。

https://p9.itc.cn/images01/20210214/8352d4afd6ae4bcf94c9a79583d7e8e6.jpeg

但王阳明却毫不在意,依然一心传播“致良知”的思想,因为他明白“清者自清”的道理:

人贵在自我修养。假若自己确确实实是个圣贤之人,纵然别人都来诽谤他,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损害。就好像浮云遮蔽太阳,浮云怎么可能对太阳的光明有所损害呢?

《论语》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当谣言和诽谤来临的时候,与其急着澄清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不如保持一个大度宽容的心态,相信只要问心无愧,谣言定会不攻自破。

“当非常之谤而不辩”,这就是成大事者的非凡气度。

https://p3.itc.cn/images01/20210214/b0e9f09f416b407d84cf07075c514c41.jpeg

如此看来,成功绝非偶然。

人与人的绝对差距,绝非财富、地位、资源,而是“心性”。面对困境时,能否好好把持住自己的情绪、心态、气度,就是成功的关键。

面对逆境时,如若真的能够控制情绪、淡定自若、坦然平和,那么可以相信,即使没有很成功,也不会再轻易被困难打倒,境遇也一定会有所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