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自己来到现在的医院,作为医院的资源平台,显然要弱很多。少了医院的资源优势,有时候更靠自己的“口碑”混饭吃。但是,我却多了一份感受、多了一份温情,甚至在思想上也受到了诸多“洗礼”。对于信任我的病人朋友,总有那么一份感动萦绕心头,因为有了病人的信任和托付,才赏了我一口饭吃。作为一个医者,只要不“贪婪”、为对方着想、好好说话,尽量倾听病人朋友的诉说、与病人做朋友(这在过去是很少很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却发现,任何人都是可以被感动的,即使医疗上有一点“失误”或“瑕疵”,只要老老实实告诉人家原因及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人来“骚扰”、也没有人来“无理取闹”。在有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后,加上一定的技术基础,发现自己的整体业务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分析把握也更为准确,并且心中更有数了。在仔细倾听病人的倾诉,结合必要的临床检查,往往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致病问题,真是医患两利。自己也从中也体会到医生治疗的必定是“人”,而不仅仅是“病”。作为医生,当然医疗技术是基础,但医疗水平往往体现在技术之外。
由于有了互联网,很多人通过网络进行咨询,陆续有病人来找我治病手术。首先在咨询的过程中,尽自己所能了解病情、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相当于延长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时空。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大体能够判断出来问题所在,病人还没有到医院,大体掌握了病人的病情和诉求,并且有了个初步的手术方案。在前期的交流中,我也会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后果告诉病方。如果病人朋友信任,来找我治病手术,自己也非常的珍惜和感动,实际上未建立医患关系之前已经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了,拿出自己的“本事”、注重每一个细节,治疗效果也比盲目的收治效果更好。
再牛掰的医院、再大牌的医生都有短板,再小的医院、再小的大夫都有长处。目前“看病难”的问题,恐怕有“双盲”所造成的原因,病无论大小都一窝蜂“盲目”的拥向大医院,而疲惫不堪的医生很多时候也在“盲目”的单纯“治病”,“双盲目”必定导致“双不满”。如果把每一个医院和医生的优势和特长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恐怕看病也没有现在这么难了吧。医患双方都利用好互联网,肯定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延伸医患相互了解沟通的渠道。真是个医患两利的大事。
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放屁”,太幼稚,网络骗子很多。我想这是成长中的烦恼,网络总有一天会成熟规范起来。骗子骗得过一时,也骗不了一世。实际上,就在当下,无论在现实中、或者在网络中沟通,多交流几次,也大抵能够判断出一个医生的“人品”如何。一个人品不错、充满正能量的医生,无论这个医生在哪里,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和任何行业都一样,多数的医生是不错的,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确实有一些人品不太好的医生,甚至个别“大牌”都是“耗子屎”。
如果能有更多大医院的医生勇敢走出来,不要都挤在大医院中,建立好自己的网络平台、和良好信誉,坚持自己做医生的基本职业“底线”,做出自己的“个人品牌”,不会没有饭吃,也一定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附录:感谢信内容
http://ww4/large/d5c00fdcjw1er35a58dagj21kw0w079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