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列式计算的解题策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在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教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探究、分享活动,掌握列式计算的分析方法,形成解题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运算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列式计算,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列式计算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列式计算。
2、掌握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搭建阶梯
1.听算:
80与20的和是多少?80与20的差是多少?
80乘20的积是多少?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2、要求出和、差、积、商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 设计“一字之差”的知识准备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研究新知做好知识铺垫。
二、讨论探究,形成策略
1、揭示课题:《列式计算》的解题策略
2、小组探究:
探究要求:各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并解决题卡上的问题。
问题一:30与6的和除以4的差,商是多少?
30与6的和除以15与11的差,商是多少?
问题二: 25乘4的积减去30,差是多少?
65加上25乘4的积减去30,和是多少?
问题三:48加上12再除以3,得多少?
48加上12再除以3乘5的积,得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特征明显的三组列式计算,让学生根据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列式计算的结构特征,并总结解题策略。
3、各小组分享交流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交流,达到既能总结解题方法又能用语言清晰表达的目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分析、讨论可知:较复杂的列式计算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列式计算组成,解答的关键是要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总结为策略一:找关键词(和、差、积、商……)。策略二:琢磨问题(看问题求:和、差、积、商)。策略三:根据“再”字判断运算顺序。
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二)、变式题。
1、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
(1)27×4+54×5 (27乘以4的积,加上54乘以5的积,和是多少?)
(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45÷15+18)×4(45除以15的商,再加上18所得的和,乘以4,积是多少?)
2、列式计算。
(1)36乘10的积,减去15除60的商,差是多少?
(2) 36乘以10的积再减去60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多少?
(3) 36与10减去60除以15所得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让学生不断去感悟尝试解题策略,使大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
四、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今天的学习有些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整理所学内容,质疑困惑,解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