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家队 女排玩的是什么
标签:
体育 |
随着朱婷的一记重扣,中国女排以3:1的比分击败了日本队,夺得了2015女排世界杯的冠军,并直通里约。可以说虽然赛前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队有能力获得奥运入场券,但是能够以10胜1负的佳绩一举夺冠却让许多人没有想到。
回望赛前,由于美俄塞等列强状态正佳,中国队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而从比赛进程来看,由于在第三轮中就以0:3完败给了美国队,中国队的晋级之路似乎从那时起就变得十分暗淡。那场比赛结束之后,郎平特意给队员们开了个小会,让大家放下包袱,一场一场的打,最终才创造了奇迹。
其实最重要的还不是在成绩上,在球员方面,在这届比赛前,中国队队长惠若琪以及副攻徐云丽纷纷因伤病,出战世界杯的其实并非中国队的全部主力。郎平为了凑齐阵容甚至不得不征召了尚在养伤的老队长魏秋月。但就是这样的一支中国队不但没有因此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甚至还涌现出了“朱袁张”,而为首的朱婷更是拿下了本届比赛的MVP。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女排一改前几年青黄不接的景象,不但给年轻人创造了足够的上升空间,而且在现在的队伍中有充足的新鲜血液供主教练选择。而这一切,可以说都归功于郎平的“大国家队”战略。
“大国家队”,顾名思义就是将更多的球员选拔到国家队进行集训。这个构想是由现任国家队主教练郎平提出的,目的就是扩大选材,打开人才选拔的源头,将之前情况下不可能如果国家队的球员也拉到国家队参加集训。这样做不仅有益于国家队整体选材面的拓宽,更可以促进球员之间的竞争。张常宁,袁心玥等现在的主力最初就是通过这样的机制跻身于国家队阵容的。可以说这样的制度创新让国家队一下子焕发了青春。
但细细看来,这样的机制实际上并非是郎平突然想到的。实际上,之前在美国,意大利执教的经验给了郎平足够的灵感。特别是在美国国家队期间,据郎平自己回忆,由于美国全国女排人才较多,而且国家队随意性较强,大部分来国家队训练的球员只会把自己在国家队的训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女排队员收入不多,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第二职业,一旦工作或者学业上有其他事情,她们往往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国家队,去忙自己的事。这就造成国家队班底很难固定,有时为了打某些比赛不得不临时找一些人集训比赛。这样的机制虽然让球队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但也无形中就增大了国家队发现优秀球员的几率。可以说郎平今天采用的大国家队战略,与当年美国的“走训”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郎平的这一招的影响可能不止于此。由于有了扩大国家队的先例,中国女排以后完全可以尝试把这样的方式推广的各地。让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法炮制,扩大各自在自己地区的选材面,最终让中国的体育人才选拔从举国体制慢慢向社会化推广。
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预计,将来的中国完全可以实现把体育人才的培养推进到校园等现在我们还无从把握的地方。更多的张常宁和袁心玥们就能从社会,而非专业队中被选拔出来了。
我们今天其实并非想讨论中国女排或者体制的事,我们更想说的是体育改革的思路问题。体育改革并非是要把过去的所有结构统统打破,也许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在原有结构上嫁接出新的内容,基于我们现有的情况,去一点一点的生长出新的生态结构。这可能才是成本最小,也最可行的方式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