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 )
2. 视图. 剖视图分别用来主要表达物体的外部结构形状和内部结构形状。( )
3. 全剖视图一般适用于外形复杂. 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 )
4. 半剖视图适用于内外形状均需表达的对称或基本对称的物体。( )
5. 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均需表达但不对称的物体。( )
6. 旋转剖视图中,被剖切到的结构仍按原来位置投影。( )
7.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剖视图一般均应标注图名。( )
8. 重合断面都不需要标注。( )
9. 除按投影关系配置且在同一图纸内的基本视图可不标注视图名称外,其他视图均应标注其名称。( )
10. 当移出断面配置在剖切位置的延长线上,且断面图形对称,则可不标注;移出断面也可以配置在图纸的其他适当位置,这时应标注,若断面图形对称,则可省略投影方向线。( )
11. 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重合断面的轮廓线重合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
12. 在工程形体表达方法中,视图中一般只画出物体的可见轮廓线,必要时才画出不可见轮廓线。( )
13. 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的图形称为合成视图。( )
14. 在绘制半剖视图时,视图中表达内部结构的虚线一般省略不画。( )
15. 两个以上平行剖切平面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复合剖视图。( )
16. 移出剖面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
17. 断面图不包括剖切面后的轮廓,实质上说,断面图其实是剖视图的一部分。( )
18. 在半剖视中,半个剖视和半个视图的分界线必须用细实线画出。( )
19. 局部剖视图在原视图上绘制,剖视图与视图以波浪线为界,波浪线可以超出外轮廓线。( )
20. 当剖切平面通过物体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图形隔开时,可不标注。( )
21. 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辅助投影面上投影的视图。( )
22. 当断面图形对称,并且移出断面绘制在视图的轮廓线的中断处时,可以不标注。( )
23. 剖视图中,剖切位置线的长度宜为 5~10mm,剖视方向线的长度宜为 4~6mm,用粗实线绘制。( )
24. 绘制图样时,无论是否装订,均应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
25. 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就是图样的比例。( )
2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绘图时只能采用五种基本图幅。( )
27. 连续尺寸的中间部分无法画箭头时,可以用小圆点代替。( )
28. 图中所标注的尺寸是物体的真实大小,与比例无关。( )
29. 尺寸界线必须单独引出,不能由轮廓线、轴线和中心线等代替。( )
30.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了尺寸数字的注写方向,角度尺寸与线性尺寸注写方向
的规定是相同的。( )
31. 对于倾斜的线性尺寸,数字应该水平注写。( )
32. 一张图纸的比例必须统一注写在标题栏内。( )
33. 尺寸界线一般应垂直于尺寸线,必要时才允许不垂直。尺寸线必须与被标注的线段平行。
( )
34. 同一图样中的尺寸起止符号只能在箭头和倾斜细短划线中选用一种形式。( )
35. 互相平行的尺寸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7mm,且使小尺寸注内层,大尺寸注外层,避免
尺寸线交叉。( )
36. 尺寸数字不可被任何图线和符号通过,当无法避免时,必须将图线或符号断开。( )
37. 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上所作的投影图称为三视图。( )
38. 三视图是物体在同一位置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所作的投影。( )
39. 正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宽相等。( )
40. 将空间的三投影面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时,让V面绕X轴向上旋转。( )
41. 物体的宽度尺寸在左视图中为竖直方向的尺寸。( )
42. 在三视图的位置关系中,正视图的右方是左视图。( )
43. 俯视图反应物体的长和宽,表示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
44. 三投影面体系中,三个投影面的交线称为轴测轴,三轴交点为原点O。( )
45. 左视图中远离正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边,靠近正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边。( )
46. 利用投影法所作的投影都是平面图形,没有立体感。( )
47. 轴测图根据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是否垂直,可以分为正等测和斜二测两种。( )
48.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是120°、120°、120°,轴向伸缩系数是p=q=r=0.82,简化为
p=q=r=1。( )
49. 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分别是90°、135°、135°,轴向伸缩系数分别是p=q=r=1。( )
50. 选择轴测图的类型时,一般从作图简便和直观性好来考虑。( )
51. 正等测图是把物体上三个坐标轴都垂直于轴测投影面,按正投影法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52. 斜二测图形的轴向变化率p=1、q=0.5、r=1。( )
53. 正等测图轴间角为120°、90°、120°,轴向变化率为p=q=r=0.82,简化率为p=q=r=1。
( )
54. 斜二测图OX轴与OZ轴的轴间角为90°,OY轴与OZ轴的轴间角为135°,轴向变化率
p=r=1、q=0.5。( )
55. 正等测图是将物体斜放,使其三个坐标轴与轴测投影面具有相同的倾角,用正投影法投
影所得的轴测图。( )
56. 画轴测图常用的方法有坐标法、特征面法、叠加法、和切割法等。( )
57. 平行于正面的圆的斜二测为椭圆,水平圆和侧平圆的斜二测都是圆。( )
58. 斜轴测图是把物体上Z轴和X轴平行于轴测投影面,按斜投影法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 )
59. 测量物体尺寸时,在轴测图上只有平行于轴测轴的线段才能测量。( )
60. 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仍然相互平行。( )
61. 物体上凡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 )
1.如果地形面上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相等,其水平距离也相等。(F )
2.在地形面的标高投影图中,相邻的等高线越稀疏,该坡面越陡。 (F )
3.在倒圆锥面的标高投影中,等高线的半径越大高程数值就越小。 ( F)
4.水利工程图上一般采用与测量相一致的标准海平面作为基准面。( T)
5.直线的标高投影是用坡度和指向上坡的箭头表示的。(F )
6.圆锥面的示坡线不能通过锥顶点。 (F )
7.山丘的标高投影,等高线的高程是外圈低,内圈高。(T )
8.坡度线是平面上对H面的最大斜度线,因此坡度线的坡度就是该平面的坡度。(T )
9.在一条直线上有A、B两点,已知A、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18m,A点高程是8m,B点高程是2m,则该直线的平距是1/3。(F )
10.正圆锥面是同坡曲面的特例。 (T )
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工程施工图中的每一个图均应标注其名称。(T )
1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绘制直线面 (即直母线形成的曲面)上的素线,必须严格等分圆弧绘制。(F )
13.详图的表达方式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方式无关。(T )
14.《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视向逆水流方向得到的立面图称为上游立面图。(错)
15.用合成视图表达的工程形体,必须沿观看方向对称或基本对称。(T )
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大坝、水电站等建筑物的平面图应按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布置视图。(T )
17.详图的标注方法是:在被放大的部分用粗实线画小圆圈,并标注字母,详图用相同的字母标注图名,并注写比例。( F)
1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对于图样中的一些细小结构,当其成规律分布时,可以简化绘制。(T )
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当视图、剖视图中所要表达的结构被另外的结构遮挡时,可假想将这些结构拆掉,然后再进行投影。(T )
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规定,多层结构的尺寸用引出线的形式进行标注时,引出线 必须垂直通过被引的各层,文字说明和尺寸数字应按结构的层次顺序注写。(T )
21.地形面上等高线高程数字的字头按规定指向上坡方向。( T)
22.当A、B两点的基准面不同时,其标高投影值大的点一定比标高投影值小的点的空间位置高。( F)
23.当基准面确定时,标高投影数值只能有正高程,不会出现零高程,也不会有负高程。(F )
24.在标高投影中,空间一直线的位置也是由直线上的两个点及该直线的方向来确定。( T)
25.连接直线上的两个点的标高投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T )
26.用直线上一个点的标高投影并标注该直线坡度和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T )
27.因为直线的坡度和平距互为倒数,所以坡度愈大,平距就愈大,反之亦然。(F )
28.平行于基准面的直线,因为各点高程相等,所以没有坡度值,也不可能有平距( F)。
29.两个坡度不相同的坡面,不可能求出坡面交线。(F )
30.地形等高线是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T )
31. 每套钢筋图应附有钢筋表和材料表。(T )
32. 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当主要表达钢筋时,简称为钢筋图。( T)
33. 钢筋图中一般不画混凝土材料图例,钢筋为粗实线,钢筋的截面用小黑圆点,构件的轮廓用细实线表示。( T )
34. 曲面上的钢筋,一般按其投影绘制钢筋图。( T )
35. 钢筋焊接网的数量不应与网的编号写在一起。( F )
36. 楼板及板类构件的平面图中,绘制水平向钢筋时,按正视方向投影;垂直向钢筋按右视方向投影。( T )
37. 对板中的弯起钢筋,应注明梁边缘到弯起点的距离,以及弯筋伸入邻板的长度。( T )
38. 对称的钢筋网片构件,可简化用1/2或1/4来表示,对称线上不应加画对称符号。( F )
39. 构件对称方向上的两个钢筋剖面图,可各画一半,合成为一个图形,中间用对称线分界。( T)
40.在平面图中配置双层钢筋时,底层钢筋(弯钩)应向上或向左,顶层钢筋(弯钩)则向下或向右。( T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