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三)

标签:
教研活动教育 |
分类: 数学教研组 |
AI赋能,思维进阶——市二模试卷讲评公开课实录
授课教师:赵丹慧
2025年3月14日
一、课堂背景与目标
主题:以“错题审、解、变”为主线,融合AI技术助力高三二模试卷讲评。
重点题目:第9题(解析几何)、第18题(向量与正六边形)、第26题(双曲线离心率)。
核心目标:
1.通过错因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反思能力;
2.借助小组研讨与AI工具,突破思维定式;
3.设计分层变式题,强化知识迁移与创新应用。
二、课堂实录:层层递进,师生共探
环节1:考情速览——数据驱动精准定位
教师活动:
展示选择题与填空题得分率(81%),聚焦第9、18、26题高频错题,提出问题:“为何看似简单题失分严重?”
学生反馈:
通过平板提交错因自查表(概念遗忘占35%、计算错误占40%),实时生成错因分布图。
设计意图:
数据可视化激发学生反思,明确课堂重点。
环节2:错题归因——小组合作破难点
分组任务:
1-3组(第9题):光线反射问题——“如何快速求反射光线斜率?”
4-6组(第18题):正六边形与向量运算——“图形特征如何简化计算?”
7-10组(第26题):双曲线离心率——“焦点三角形与定义如何关联?”
研讨流程:
知识溯源:组内梳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与方法;
方法碰撞:对比常规解法与AI生成的优化路径(如第9题“对称点法”动态演示);
变式设计:小组尝试改编题目条件(如将反射轴改为y轴)。
师生互动: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第18题中向量分解的困惑,借助AI工具分解正六边形边角关系,直观呈现向量合成过程。
环节3:AI变式训练——思维进阶挑战
分层训练设计:
基础巩固:直接应用课堂方法(如求对称点连线斜率);
综合拓展:融合多知识点(如反射问题与抛物线结合);
创新迁移:利用AI生成开放题(如“设计一种反射路径,使光线经过三个指定点”)。
学生展示:
随机抽取小组通过AI平台投屏解题过程,对比不同解法效率,教师点评提炼思想:
数形结合:图形化工具降低抽象问题难度;
化归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对称模型或定义应用。
环节4:总结升华——凝练思想,赋能信心
学生小结:
用一句话总结收获(如“反射问题本质是对称变换,找对称点是关键”)。
教师升华:
提炼两大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并播放AI生成的错题复习计划,强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积累精神。
三、课堂亮点与创新
技术融合:
AI动态演示对称点生成、向量分解过程,突破空间想象难点;
实时错因统计与个性化变式题推送,实现精准教学。
学生主体:
小组合作中“兵教兵”,激发主动探究;
开放变式题设计,培养创新意识。
思想渗透:
贯穿“审题—解题—变题”链条,强化数学思维结构化。
四、评议与反思
亮点:
技术工具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建构”,参与度高。
改进方向:
可增加跨学科关联(如物理中的反射定律);
对学困生的个性化反馈需更细化。
五、教学心语
“公开课不仅是展示,更是师生共赴思维的旅程。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具温度和智慧——因为技术永远服务于人的成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