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钢琴曲谱】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作品14第二首【PDF文件/16页】

(2022-05-20 18:39:23)
标签:

古典音乐

钢琴

贝多芬

乐评

乐谱

分类: 贝多芬乐谱
【钢琴曲谱】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作品14第二首【PDF文件/16页】

《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作品14第二首,完成于1799年。 此曲织体清澈、结构精致,拥有轻快跳跃的风格,是一首充满了俏皮快乐的作品。在曲式上,贝多芬在第一乐章有着内涵丰富的展开,第二乐章第一次运用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又独特地以谐谑曲结束,以及沿用前辈大师海顿的一些创作手法等等,使得这部奏鸣曲在贝多芬早期作品中格外的新颖别致。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由清澈快乐的运动动机构成,如同甘冽的泉水在流淌,随着主题的扩展越发具有歌唱性。第二主题情绪更加欣喜活泼,充满幽默感,并引出湍急的音符流。第三主题是高音部和低音部富有感情的对话,直至平静地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主题动机略感惆怅,不久被明亮的第二主题动机取代。接着在连续三连音背景上,第一主题动机强劲激越地表述。第二段第一主题动机重现后进入急速涌动的音流。第三段平静下来,在三连音背景上出现第一主题动机,音高时高时低,最后进入一片静谧。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以变化的第一主题动机雅致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变奏曲式。这一乐章贝多芬借鉴了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一些创作手法。基本主题由断奏构成进行曲调,朴实之中含有诙谐和夸张。后跟三段变奏。第一变奏低音部演奏主题,高音部以闪亮的颗粒音予以对应点缀。第二变奏高低音部共同紧密对位演奏主题,突出断奏的动力感。第三变奏仍是低音部演奏主题,高音部加入华美流畅的分解和弦琶音。尾声回归基本主题动机,在渐趋安静时突然以极强音猛然一击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极快板,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C+尾声。主题A从低音部向高音部轻快地跳跃,如顽皮的孩童在嬉闹,充满童趣。主题B是强和弦和弱琶音的对话,一重一轻的对比更彰显诙谐感。接着是主题A的第一次重现。进入主题C,流畅奔放的三拍子舞曲旋转前行,情绪热烈而欢快。主题A第二次重现时有一段展开,加入装饰音并几次转调,随后又融合了主题C的变奏。尾声再次回想主题A动机后轻声结束。

==========
下载地址:  (访问密码:6263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